首页 > 女生言情 > 三国:结拜关张,开局灭黄巾 > 第461章 “暗账歌”

第461章 “暗账歌”(1/2)

目录

他以“护卫巡查”为由,顺利进入书房。

案头上,放着一本陈皓所绘的“夜行图谱”。

薛烈心想,这必定是密使的把柄。

他不动声色地用随身铜牌拓下图谱背面的火漆印痕,又巧妙地调换了茶盏的位置,留下了羽林卫的暗记。

这一切动作迅捷而无声,好似鬼魅一般。

归途中,遇到巡卫盘查,他从容地亮出旧腰牌:“我查的是,谁让钦差喝错茶。”

公堂开审当日,万老爷携重礼踏入府衙,满脸笑意,信心满满。

他以为今日便是自己庆祝的时刻。

然而,当他步入公堂,看到徐怀恩昂然登上大堂,身后跟着薛烈与密使时,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。

密使早已因火漆印痕暴露而倒戈,他当众展开奖册,厉声道:“此非民变,乃民诉!若朝廷不察,我愿弃官为民,与三百二十八户共守清浊辨!”百姓环伺,齐呼“还我公道”,声震屋宇。

万老爷怒极,欲令护院冲堂,赵九渊忽然从人群中走出,高举更香:“我敲了三十年更,从未见大人这般准的时辰!”

万老爷的脸色铁青,手下的护院蠢蠢欲动,却不敢轻举妄动。

公堂上,气氛紧张到极点。

徐怀恩的目光如刀锋般锐利,扫过众人,最后落在万老爷身上。

“万老爷,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?”徐怀恩的声音冷毅而坚定,犹如一把利剑,直刺万老爷的心脏。

万老爷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,嘴角抽搐,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来。

公堂内外,所有人都屏住呼吸,等待着最终的裁决。

就在这时,陈皓站在公堂外的阴影中,静静地凝视着这一切。

他的手中,紧握着一片竹叶,翠绿欲滴,月光下泛着清冷的光泽。

他微微一笑,心中默念:“该结束了。”

陈皓轻轻转身,缓缓走向溪边,将第六片竹叶放入水中——叶上名字。

退堂后,陈皓立于溪边,指尖一松,第六片竹叶便打着旋儿落入水中——叶上名字:张大叔。

粼粼月光映照着溪水,也映着他深邃的眼眸。

他望着远去的溪流,耳边忽然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。

赵九渊拄着那根饱经风霜的拐杖,缓步走来,苍老的脸上满是岁月的刻痕。

他将一块烧焦的木牌递给陈皓,木牌边缘炭黑一片,依稀可辨认出几个残缺的字:“……更令……不得……私……”

陈皓接过木牌,指腹摩挲着那些焦黑的纹路,感受着那份来自黑暗深处的威胁。

他凝视良久,抬起头,”夜幕下,这低语如同一把锋利的刀,划破了笼罩在小城上空的沉闷。

月光如水,倾泻而下,第七片竹叶已在陈皓手中的刀锋下缓缓成型。

竹叶翠绿,刀锋森寒,尚未落名,却已映出风暴将至的轮廓。

他缓缓抬头,看向远方,那里,黑暗如墨,危机四伏。

“接下来,该轮到谁了呢?”陈皓喃喃自语,眼神坚定而决绝。

他将刻刀收入怀中,转身向黑暗深处走去,背影挺拔而孤单。

今夜,注定无眠。

赵九渊看着陈皓离去的背影,张了张嘴,似乎想说什么,最终却只是化作一声叹息。

他转身拄着拐杖,步履蹒跚地向家的方向走去。

今夜的月亮很亮,亮得有些刺眼。

他总觉得,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。

赵九渊从公堂回来后,那股子从骨缝里往外冒的寒意,像是扎了根一样,怎么也驱不散。

他耳朵里嗡嗡作响,像是有无数只蚊子在盘旋,吵得他心烦意乱。

年轻时在战场上留下的旧伤,也跟着添乱,一抽一抽地疼。

他佝偻着身子,蜷缩在窑洞的角落里,粗糙的手掌死死攥着那截烧得乌漆嘛黑的更令残牌,仿佛抓着救命稻草。

窑洞里阴冷潮湿,墙壁上布满了蛛网,散发着一股霉味。

陈皓提着一盏油灯,小心翼翼地走进窑洞。

看到赵九渊这副模样,他心里一沉,连忙蹲下身,从药箱里取出药膏,轻轻地涂抹在老人伤痛的地方。

“九叔,好些了吗?”陈皓的声音放得很轻,生怕惊扰了老人。

赵九渊微微睁开浑浊的双眼,看着陈皓,干裂的嘴唇动了动,似乎想说些什么。

“你别说话,好好歇着。”陈皓柔声说道。

突然,老人开始喃喃自语,声音低沉而嘶哑:“三更报五点……那是我替人值的班……”

陈皓一愣,手上的动作也停了下来。

他仔细倾听着,生怕漏掉一个字。

“十年前……那年闹饥荒……死了好多人……老李头病了,没法敲更……我就替了他三夜……”赵九渊的声音断断续续,像是从遥远的回忆中飘来。

“那三夜……万记……万记就开始强征粮了……”老人的声音越来越低,最后几乎听不见了。

陈皓的心头猛地一震,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。

他抬起头,难以置信地看着赵九渊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