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1章 “暗账歌”(2/2)
赵九渊的记忆,竟然是一部活账本!
他终于明白,为什么万记要处心积虑地陷害赵九渊了。
因为只要赵九渊活着,万记的罪行就永远无法掩盖。
陈皓深吸一口气,努力压抑住心中的怒火。
他知道,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,他必须冷静,必须想办法将赵九渊的记忆保存下来,让万记的阴谋暴露在阳光之下。
他站起身,走到窑洞口,抬头看着漆黑的夜空。
今晚的月亮被乌云遮住了,整个小城都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。
“芊芊,”陈皓低声说道,“我们有事做了。”
当夜,皓记酒馆的后院亮起了灯光。
李芊芊坐在桌前,手持竹笔,一丝不苟地记录着。
陈皓则在一旁,耐心地引导着赵九渊回忆。
“九叔,您仔细想想,那天晚上,万记的人是怎么说的?他们征了多少粮食?又给了村民什么好处?”陈皓轻声问道。
赵九渊闭着眼睛,努力回忆着十年前的往事。
那些尘封的记忆,像是一块块沉重的石头,压在他的心头。
李芊芊的笔尖在竹简上飞快地滑动,一行行文字跃然纸上。
她以“更次—事件”为轴,将赵九渊口述的内容,详细地记录下来。
一夜过去,东方泛起了鱼肚白。
李芊芊揉了揉酸涩的眼睛,看着面前厚厚一叠竹简,心中充满了成就感。
陈皓接过竹简,仔细地检查了一遍,确认没有遗漏后,才满意地点了点头。
“很好,芊芊,接下来就要看你的了。”陈皓说道。
李芊芊点了点头,将竹简分成三份,小心翼翼地包裹好。
第一份,她埋在了窑洞的墙角下,用厚厚的泥土掩盖住,不留一丝痕迹。
第二份,她交给了王老板。
王老板是邻镇的酒商,为人正直,一直看不惯万记的所作所为。
他答应陈皓,会将这份竹简带到邻州,找机会交给有正义感的人。
第三份,也是最重要的一份,李芊芊交给了周文远。
周文远是驿丞的小吏,曾经受过陈皓的恩惠。
他虽然胆小怕事,但却重情重义。
李芊芊相信,他会想办法将这份竹简送到御史台的旧档库。
周文远将竹简藏在驿传文书的夹层中,混在其他的文书中,寄往了遥远的御史台。
与此同时,万老爷也在为童谣的事情而大发雷霆。
“一群废物!这么长时间了,连几个传谣的人都找不到!”他怒吼道,声音震得整个房间都在颤抖。
护院们战战兢兢地站在一旁,大气都不敢出。
“给我搜!挨家挨户地搜!我就不信,他们能把谣言藏到哪里去!”万老爷怒吼道。
护院们领命而去,如狼似虎地冲向了村庄。
张大叔家是第一个被搜查的。
护院们将他家翻了个底朝天,连屋顶上的瓦片都掀了下来,却连半张写着字的纸都没找到。
原来,村民们早已将“酿酒口诀”绣在了孩童的肚兜上,刻在了磨盘的底部,写进了族谱的嫁娶录中。
万老爷得知后,气得差点吐血。
陈皓得知此事后,心中暗暗佩服村民们的智慧。
但他知道,这还不够,他必须想出更有效的办法,才能对抗万记的势力。
他找到李芊芊,让她设计一种“暗账歌”。
李芊芊以《百家姓》为谱,将粮价、契据、受贿人名等信息,巧妙地嵌入其中,编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谣。
她将这首童谣教给村中的幼童,让他们每日吟唱。
官差们听来,只是童声咿呀,根本听不出其中的含义。
但对于懂行的人来说,却能听出这首歌谣字字带血,句句诛心。
周文远虽然被贬为扫街的,但他却仍然可以出入驿馆的后巷。
他每日将扫帚绑上铁钩,趁着夜色,偷偷地钩取那些未焚烧的废报残页。
有一天,他发现万老爷每月初七,都会有一批“药材补给”入账,数量远超王府所需。
更奇怪的是,运送车辆登记为“官驿特行”,可以免检通关。
周文远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陈皓。
陈皓据此推断,万记很可能是假借采药之名,实则用官道运送银钱贿赂官员。
他命小李子扮成乞丐,在驿道旁拾取“马粪”——其实是药箱掉落的封蜡碎屑。
小李子将这些碎屑送给老药农辨认,老药农仔细观察后,发现其中竟然含有禁用的迷药“醉心膏”,正是静心亭茶局所用的那种。
陈皓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