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2章 多尔衮 豪格之争(1/2)
没办法,豪格只能硬着头皮起身,心脏怦怦直跳道:“父皇,儿臣以为,当今我大清必将班师回朝。哪怕如今退兵之事被大明察觉,那又如何?
大明如今火炮火器辎重繁多,行军速度必然赶不上我大清;即便他们派轻骑追击,可若不带火炮,同我八旗精锐相比也不过是势均力敌。
甚至还未必及得上我大清八旗,除此之外,他们便只剩埋伏一法,唯有以逸待劳、暗处偷袭,才有可能对我大清造成威胁。”
这便是如今局势的关键。
豪格三言两语间,将大清可能遭遇的危险尽数说出,虽不算什么高明之见,却也中规中矩,点破了核心。
有了豪格发话,营帐内压抑的氛围才算稍稍缓和,能让人松口气。
“朕的好弟弟,你呢?”
这一次,皇太极不再等众人犹豫,直接看向多尔衮,问道。
见状,多尔衮不得不上前一步,沉声发表意见道:“大明若是派出大军纠缠,我大清八旗若为其所困,国都盛京一旦被破,我大清怕是有生之年再无攻陷大明之可能,也再无可能完成皇上您的宏图壮志。
当务之急,便是再抽一人留守此战线之处,如此才可阻击大明大军前行,至于朝鲜,不过是小国而已,其军队断然不可能威胁得了我大清主力返程。”
若是说方才豪格分析的是大局方向,那么此刻多尔衮诉说的便是务实的基础举措。
有些事必须做,有些担子也必须有人来扛。
“谁愿为了我大清,扛下这一次?”
皇太极边说边看向豪格与多尔衮二人。
满清一众贝勒此刻虽大多貌合神离,可势力最大的,终究还是以豪格、多尔衮二人为首,这一点皇太极看得很清楚。
毕竟在他死后,满清八旗之内,真正有望继承大清天子九五之尊的,也就只有他们两人而已。
豪格掌管着战力最强的正蓝旗,多尔衮还有其弟弟多铎分别掌管正白旗、镶白旗,史书记载对方后续再加之联合两黄旗,所以才能在后来夺了豪格的兵权,继承大清真正的权力,坐上摄政王的高位。
所以哪怕在皇太极有生之年,无论豪格和多尔衮的势力还没有数年之后那般壮大,可在当下便也已有了根基。
长城和金字塔不是一日筑成的,所以早早便有所征兆了。
“谁愿为我大清阻击大明贼寇?”
见无人发声,皇太极动了些怒气,满是老茧的手掌重重击在面前的桌板上。
众人身子一颤,皆被吓了一跳,可依旧一个个如同鹌鹑一般,将脑袋深深藏在胸膛里,没人吭声。
见此一幕,皇太极目中不可抑制地闪过一道失望之色,之后再次以独掌乾坤之势定夺:“豪格、多尔衮,你们二人谁愿去?”
待他这大清天子离去后,在前线第一线,也就只有这两人能镇得住场面。
至于这两人若在前线成功阻击大明大军,甚至战而胜之,军中威望会更甚。
这些已不是如今的皇太极能考虑的了,先让大清班师回朝、保住盛京皇朝,才是他的第一要务。
他皇太极建立大清基业,改女真族为满族。
这一番大清国运自他而起,绝不能在他手中被毁去。
他皇太极哪怕不能在有生之年踏破中原、毁了大明,让大清取而代之,成就满人的宏图霸业,也绝对要如同父皇努尔哈赤一般,绵延后世子孙,让大清的江山继续壮大。
这,可以说是如今在一年半载之内雄心壮志一次次受挫的皇太极,所剩下的最大愿景了。
“回答朕。”
皇太极语气无力,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。
多尔衮狭长的目光一眯,正准备上前应下,可眼角余光朝旁边一扫,才发现豪格已先他一步。
“儿臣愿为父皇解忧,率领大军阻击大明,为我大清国运延绵。”
豪格右手在前、左手抱拳,大声开口,声音洪亮如钟。
至少在这一刻。
营帐之内不少八旗贝勒都隐隐高看了他豪格一眼。
“好。”
见豪格果真敢应,皇太极那发白的面色闪过一道红光,眼中微亮,口中大喜。
他招了招手,豪格迅速上前。
皇太极拍着豪格的肩膀,当着一众八旗贝勒的面,在这特殊时刻帮长子立威:“若此番阻击大明成功,我大清班师回朝。
待来日豪格同样率大军归来之日,便是我大清立国本之时。朕虽建立大清,可大清终究要看后来之人,大清在朕,也在诸位贝勒身上。”
皇太极倚着豪格,这几日隐隐病弱的身子缓缓直了起来,难得地中气十足,大声喊道。
这一刻,营帐之内包括多尔衮、多铎兄弟二人在内的一众八旗贝勒目光灼灼,同样放声大喊:“皇上英明。”
一众贝勒先离开营帐,皇太极继续叮嘱豪格:“莫辜负了朕,辜负了大清朝。”
“是,父皇。”
豪格眼神坚定地应下。
和皇太极寒暄一阵、嘱咐他保重身体后,豪格离开营帐,目光炯炯、面露红光,心里那点小心思更是一览无余。
他奋力挥舞着双拳,发泄内心的兴奋。
什么是大清的国本,当然是一国之太子尊位。
便如同那大明一般。
而他豪格便是大清的储君,便是未来的大清皇上。
豪格目中泛着金芒,对于这一天。
他实在期待太久了。
对豪格而言,父亲是当今大清皇上,他就该是这大清的当朝太子。
“多尔衮凭什么跟我抢?掌管正白旗又如何?收复蒙古八部又如何?君是君,臣是臣,怎能够这般僭越。”
豪格心中大声狂笑着。
另一处营帐内,多铎眼神不善,口出恶言:“多尔衮,你到底是什么打算?”
对兄长多尔衮,他平日还是很敬重的。
两人一母同胞,立场自然格外一致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