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5章 围裙里的铡刀:1982年一桩伦理命案(1/2)
1982年10月28日清晨,天刚破晓,四川省温江专区灌县(现成都都江堰市)的乡间小道上已经人影绰绰。
摩托车的轰鸣声、自行车的铃响和年轻人的说笑声混杂在一起,打破了晨雾中的宁静。他们穿着时兴的衣裳,像一股彩色的潮水,朝着集市的方向涌去。
就在这片喧嚣中,一辆满载农产品的四轮拖拉机正行驶在柏油路上。驾驶员老张手握方向盘,嘴里哼着小调。
突然,一个中年妇女从路边猛地冲出来,张开双臂径直站在路中央,大声呼喊。老张吓得一脚急刹,轮胎在路面擦出两条黑痕,拖拉机在几乎撞上她的瞬间停住了。
老张怒气冲冲推开车门,正要破口大骂,却一下子愣住了。
那女人看上去五十多岁,鬓发花白,凌乱地盘在脑后,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。
她腰间系着一条沾满污渍的蓝布围裙,围裙下摆撩起扎在腰间,里面鼓鼓囊囊地不知塞了什么东西。最让人心惊的是她满脸的泪痕和那双近乎绝望的眼睛。
“师傅,行行好,带我进城吧,我屋里出了人命关天的大事啊……”她双手扒住车门,声音嘶哑,浑身发抖。
老张本来还想呵斥,但听到“人命”二字,又见她哭得几乎站不稳,心里一软,摆手道:“哭啥!快上来!”
女人连爬带摔地跌进驾驶室,一路上紧抱围裙,啜泣不止。老张几次想问她出了什么事,围裙里藏的是什么,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
到了城门口,老张停下车:“拖拉机不能进城,你就这儿下吧。”那女人跌跌撞撞跳下车,什么都顾不上说,撒腿就往城里跑。
她逢人就扯着嗓子问:“法院在哪儿?法院在哪儿?”路边的人见她神色惶惶、衣衫不整,有的哄笑,有的指路,不一会儿,她身后跟了一群看热闹的人。
九点钟光景,这女人领着一长串人跌跌撞撞冲进灌县人民法院。值班的曾副院长刚放下报纸,就被这阵仗惊得站了起来。
那女人“扑通”一声跪倒在地,不停磕头,哽咽着说:“长官,我来自首,我犯了法……”
“站起来说话,我们新社会不兴跪。”曾副院长扶她起来,察觉事态严重,语气严肃起来,“你叫啥?是哪的人?”
“我叫郑乃花,大和乡杨柳村的……”她依旧颤抖着,泪流满面。
“你犯了什么事?”
她却只是反复念叨:“我杀了人……我杀了人……”
———-
时间退回二十五年前。郑乃花初嫁到王家时,是金马河一带出了名的俏媳妇。
二十岁的她,梳一根乌黑长辫,辫梢系红绸蝴蝶结,瓜子脸,月牙眉,见人低头先笑,声音温柔得像春水。
大家都说,王大林有福气,娶了这么个伶俐媳妇。
王大林那时是大队文书,常年穿中山装,胸袋别两支钢笔,眉清目秀,能写会算,是乡里少有的文化人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