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6章 军人转业(2/2)
“附近去赶集的人多,肯定有人找他修。”
付雅:“李嫂,我以前也爱钻牛角尖。刚嫁给延州那阵,我是资本家小姐,旁人背后说闲话,我总觉得抬不起头。后来慢慢想通了,面子是什么?能当饭吃吗?咱现在住着大院,怀着孩子,日子过得踏实,比什么都强。”
她顿了顿,又道:“大俊的手艺是吃饭的本钱,凭这手艺让你们娘俩过好日子,比什么连长面子都金贵。你跟他说说,别总盯着以前的身份,往前看才对。”
有人在旁边开始附和:“付雅妹子说得对!我家老周前几天还跟我说,想跟大俊学学修东西,要是能一起摆摊,俩人大伙儿还有个照应。”
苏岁岁:“对了!我们合作社最近新买了台粉碎机,还有猪场的抽水机,时不时就出点小毛病,总找外面的师傅来修,又贵又耽误事。要是大俊哥愿意,以后完全能跟合作社合作,平时来帮着维护机器,按次算钱,不耽误他赶集摆摊,两头都能顾着!”
李嫂的眼睛亮了亮,手里的青菜终于放下了:“真……真能这样?合作社能要他吗?”
“为什么不能?”苏岁岁笑着点头,“我回去就跟赵建军说,他哥也快转业了,说不定俩人能搭个伴,一个修机器,一个管维护,多好。再说大俊哥手艺好,肯定比外面的师傅修得仔细。”
王延州也跟着点头:“这主意可行。政策现在鼓励搞生产,合作社需要人,大俊的手艺能用上,这不叫掉价,叫人尽其才。”
李嫂抿了抿嘴,“那我今晚就跟他好好说说,以前总觉得转业了天就塌了,听你们这么一说,好像……好像路也没那么难走。”
“本来就不难走。”
付雅笑着递过一张纸巾,“日子是过出来的,不是靠面子撑出来的。”
“你看岁岁,搞合作社养猪、做腊肉,不也干得风风火火?我以前连灶台都不会用,现在不也能给延州做一桌子菜?”
苏岁岁也跟着笑:“就是!等大俊哥摆摊了,我第一个去光顾,把我家那辆老自行车推过去让他修!”
苏岁岁刚推开家门,就见司寒霆坐在客厅的木桌旁。
手里拿着本部队的文件。
台灯的光落在他侧脸,把轮廓衬得格外硬朗。
“媳妇儿回来了?”
司寒霆起身迎过来,自然地扶着她。
“累不累?我给你留了热水,先洗洗手。”
苏岁岁笑着点头,走到脸盆架旁拧毛巾,边擦手边道:“今天去付雅家,碰到大院里李嫂跟李大俊吵架了,李大俊转业,找不着合适的活儿,心里憋屈呢。”
司寒霆把布包放在沙发上,转身给她倒了杯温热水。
“裁军是大政策,今年部队转业的人数比去年多三成,不少人都跟他一样,转不过弯来,也理解。”
苏岁岁捧着水杯坐在他旁边,“下午在老槐树下聊了会儿,王延州说他有个老战友,以前在部队修坦克的,现在在县城开修理铺,一天能赚二三十块,比在部队津贴还高。李嫂一听都愣了,压根不信修老百姓的东西能赚这么多。”
司寒霆拿起桌上的苹果,用水果刀慢慢削着皮。
“以前部队管分配,转业了大多去国营单位,算是铁饭碗。”
“现在不一样了,政策松了,允许个体户干了,有手艺的人反而有奔头。”
“上周去邻市开会,火车站旁边开了好几家转业军人办的运输队,都是以前部队搞后勤的,懂调度、会修车,生意做得比当地的运输队还红火。”
“真的?”
苏岁岁拿起一块苹果,眼睛亮了。
“那赵建军他哥年底转业,要是也能找着这样的路子就好了。”
“今天我跟李嫂说,让李大俊跟合作社合作,帮着修粉碎机和抽水机,按次算钱,还能顺便去集上摆摊,两头不耽误。”
司寒霆抬眼看她,眼底带着点笑意:“想法不错。”
“合作社需要人维护机器,他们有手艺,正好互补。”
苏岁岁往他身边凑了凑,靠在他胳膊上:“以前总觉得军人转业就只能靠分配,现在才发现,路其实挺多的。”
司寒霆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,“时代变了,观念也得跟着变。”
“上一辈军人,转业了大多进机关,觉得那才是体面。现在不一样了,国家鼓励搞生产、促经济,个体户、合作社都是正经营生,只要能带动大家增收,就是好事。”
他顿了顿,看向桌上的文件,“上周部队开会,首长还说,要支持转业军人自主创业,地方政府会给补贴,比如开铺子能减免部分税费,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。”
苏岁岁咬着苹果,点点头:“难怪县城里最近多了不少新铺子,有卖电子表的,有开小饭馆的,那应该好多都是转业军人开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