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章 海外粉丝学小楷(1/2)
曼哈顿暮色四合,霓虹初上。第五大道拐角处的“墨香斋”却像一处被时光遗忘的角落,檀香袅袅,灯色暖黄。二十位肤色各异的学生围坐在一张花梨木长桌前,屏息凝神。他们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颤抖,划出歪斜的墨痕。
视频连线的大屏幕上,苏明远一袭深青长衫,发髻束得一丝不苟。他望着这群金发碧眼的学生,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恍惚。三百年前,他高中状元,御前挥毫,何等风光。而今却在这方古怪的“镜子”里,教导异邦人书写毛笔字。命运的诡谲,令他时常在夜深人静时摩挲着那枚早已磨薄的状元牌,怅然若失。
“横画要像千里阵云,含蓄绵长;竖画如万岁枯藤,苍劲有力。”苏明远缓缓道,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,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。他看见一个名叫迈克的金发男子焦头烂额地对付着一个“仁”字,那撇捺歪斜得如同散落的火柴。
“苏老师,为什么一定要用毛笔?”迈克终于忍不住举起手,他的西装袖口不小心沾上了墨点,显得十分懊恼,“键盘打字更快更整齐。在现代社会,书写已经几乎被淘汰了。”
教室里响起几声压抑的笑声,几个学生赞同地点头。
苏明远沉默片刻。他想起殿试那日,金銮殿上,他屏息凝神,笔走龙蛇。那一刻,笔墨与心神合一,每一笔都承载着毕生所学与抱负。而今人竟视书写为无用之物?
“迈克先生,”苏明远开口,唇角含着一丝清淡的笑意,“您是一位律师,想必深知言语的力量。但您可曾想过,书写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,更是心性的修炼?古人云‘字如其人’,笔尖的每一次顿挫、转折,都映照着书写者的情绪、品格乃至生命状态。就像西方油画,每一笔触都藏着画者的灵魂,不是吗?”
迈克挑眉,似乎想反驳,但最终只是耸了耸肩:“灵魂?我以为我们只是在学写漂亮的字。”
“非也。”苏明远摇头,“这非关漂亮,亦非机械运动。请诸位闭上眼睛。”
学生们面面相觑,但还是依言闭上眼。教室里只剩下呼吸声和窗外遥远的车流声。
“感受你们手中的笔,”苏明远的声音低沉下来,带着一种催眠般的韵律,“感受笔毫与宣纸接触的刹那。那不是冰冷的工具与表面的摩擦,而是心意向笔尖的流淌。想象你的呼吸透过手臂,抵达指尖,融入墨迹之中。”
他看见学生们脸上的烦躁渐渐褪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专注的宁静。那一刻,他仿佛穿越回了昔日的书院,听见朗朗书声,看见莘莘学子伏案疾书。一种熟悉的欣慰感涌上心头,冲淡了那股始终萦绕不去的疏离与孤独。
笔尖沙沙作响,取代了先前的窃窃私语。
就在这时,坐在角落的华裔学生陈美琳忽然发出一声极轻的啜泣。她手中的毛笔稳稳停住,宣纸上是一个工整清秀的“家”字。泪水无声地滑过她的脸颊,滴落在墨迹未干的纸上,晕开一小片柔和的灰晕。
“美琳?”苏明远轻声问。
“对不起,苏老师,”美琳抬起头,眼圈通红,“我只是……只是想起了我奶奶。她小时候也这样教我写小楷,就在我们老家祠堂的八仙桌旁。夏夜闷热,蚊虫嗡嗡地叫,她摇着蒲扇,一遍遍纠正我的握笔姿势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