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1章 准备返回陕西(1/2)
全椒县城内,义军士卒们默默地收拾着行装,空气中弥漫着失败后的沉闷与即将再次长途跋涉的疲惫,仅仅休整了一日,又得继续行军了。
刘处直站在县衙庭院中,看着亲兵们将舆图卷起,神色冷峻,高栎和宋献策一左一右站在他身旁。
“大帅,就此西返,着实可惜啊,南京的繁华,眼看就差一步……”高栎叹了口气,语气中满是遗憾,但也知道这是唯一的选择。
“一步?那一步是天堑。”刘处直的声音有些无奈,“这非战之罪啊,我们义军现在没有水军,我保证以后我们会打回去的,但现在我们在那边扛着没有一点好处。
卢象升据说已经上任五省总理了南直隶就是他的防区,关宁军也调给他指挥了,现在他的老虎须不是那么好捋的,等他真从背后赶来再想走就难了,咱们先回河南再说。”
次日拂晓,义军拔营而起,队伍依旧庞大,他们沿着来时的路径,沉默地向北行进,再次渡过池河时,看着那不过数丈宽的河面,想起长江的浩瀚,不少人都发出无奈的自嘲声。
“瞧瞧,这才叫河嘛!长江那阵势,真他娘的不是给人过的!”闯塌天刘国能骑着马,对着河水嚷嚷,试图驱散队伍里的压抑气氛。
左金王贺锦瞥了他一眼:“行啦,老刘,过了这河,前面路还长着呢,省点力气,说不定啥时候就得和官军干一仗。”
义军绕开了驻有重兵的寿州方向,取道霍丘县,霍丘不久前才被张献忠攻破,闻风早已丧胆,义军过境如秋风扫落叶,补充了些许粮草,并未遇到像样的抵抗。
队伍继续北上,进入颍州地界,随即转向北方,目标直指亳州,亳州乃河南与南直隶交界处,也曾被义军围困过,此次再来,城防加强了许多。
但守军见流寇势大,不敢出城野战,只求守住城池,刘处直也不需要再攻破一座城,粮食什么的都还有很多,大军绕过亳州城,在城外乡村扎营休整。
也正是在亳州地界,派往四面八方的侦骑如流水般将消息带回。
傍晚,刘处直大帐内火把通明,各营掌盘子齐聚。
刘处直将一份侦骑刚刚送来的紧急军报按在粗糙的木桌上,目光扫过众人:“诸位,消息确定了。洪承畴已经率秦兵出关了。”
帐内顿时一阵骚动。
“洪剃头出来了?到哪儿了?”扫地王张一川急声问道。
“探报说,他亲率秦兵主力,十天前出的潼关,现在到了河南汝宁府西平县,离归德府不远了,看其兵锋所向,是冲着我们来的,或者说,是冲着所有在中原的义军来的。”
改世王刘希尧说道:“这驴日的洪承畴,碰到他准没好事,从陕西过来这么远,他居然还真不辞辛劳。”
“他是朝廷的五省总督,负责中原剿寇事宜,我们闹出这么大动静,连凤阳都打了,他怎能不来?”宋献策冷静地分析道,“其势正盛,携秦兵出关,意在寻求我义军主力决战。”
刘处直点了点头,接过话头,目光灼灼地看着众人:“洪承畴精锐尽出,关中必然空虚!这是个机会!天赐良机!”
他猛地一拍地图,“我等即刻转向西进,趁其大军还在河南,利用我义军马匹众多的优势杀回陕西去和闯将会合!咱们老家都在那儿,人熟地熟,正好可以重整旗鼓,闹他个天翻地覆!让洪承畴首尾不能相顾!”
听完刘处直的建议后,帐内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沉默,回陕西?这个提议让许多掌盘子脸色复杂。
首先开口的是左金王贺锦,他皱着眉头:“回陕西?大帅,兄弟们好不容易从那个穷山沟里打出来,见识了中原的繁华,连南京的边儿都摸到了,现在又要回去啃黄土、喝西北风?弟兄们怕是不情愿啊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