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穿越大明:本公主配享太庙 > 第392章 不断试探

第392章 不断试探(2/2)

目录

尽管各国代表对监督制度的看法还不完全一致,但大多数代表都承认,自从实施监督以来,各个项目的执行质量确实有了明显改善。项目进度更加按时,资金使用更加规范,技术标准的执行也更加严格。这些变化为互助计划的持续推进奠定了更好的基础。

鲁国钢铁厂的高炉旁,一群工人围在越国技术人员身边,脸上写满了不情愿。耐火砖已经换好,本该进入操作培训阶段,但工人们却对新技术流程表现出了明显的抵触。

“这么复杂的流程,记都记不住,我们以前可不是这么干的。”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工人嘟囔着,“干了二十年,我闭着眼睛都知道炉温该多少,现在非要按本子来。”

越国技术人员李工耐心解释:“这套新流程是经过科学验证的,不仅能提高铁水质量,还能减少事故发生率。大家看这里,”他指着控制面板上的几个参数,“按照标准操作,燃料利用率能提高百分之十五。”

“百分之十五?”老工人摇摇头,“我们以前凭经验也不差什么。”

类似的场景在鲁国钢铁厂不同车间重复上演。工人们习惯了依赖经验判断,对标准化流程既不理解也不信任。李工和同事们只能一遍遍解释,慢慢说服。

七月中旬,劳动国际总部收到了第一份互助项目进度报告。秘书长朱昭熙坐在办公桌前,仔细翻阅着这份厚厚的文件。

报告显示,蜀国农机厂的设备安装完成了三成,但资金管理混乱,账目不清;代国纺织厂的络筒机开始试生产,然而工人培训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;鲁国钢铁厂的高炉预计下个月点火,但工人对新流程接受度低,可能会影响投产后的正常运行。

朱昭熙将这些情况整理成简明扼要的汇报材料,准备在次日召开的成员国代表会议上进行讨论。

次日上午,会议室里座无虚席。各国代表面前都放着一份进度报告复印件。当朱昭熙介绍完基本情况后,会场顿时热闹起来。

韩国代表首先发言:“从报告来看,受援国的基础实在太差。光靠我们援助是不够的,得让他们自己也多投入一些资源和精力。”

代国代表立即反驳:“如果他们有能力投入,就不需要互助计划了。我们应该多提供技术支持,而不是指责他们缺乏基础。”

双方各执一词,争论逐渐升温。其他代表也纷纷加入讨论,有的支持韩国代表的观点,认为受援国应该更加主动;有的则站在代国一边,主张援助方应该提供更多支持。

朱昭熙静静地听着各方意见,等讨论稍缓后,她才开口:“大家的意见都有道理。我认为,我们需要针对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,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。”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