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穿越大明:本公主配享太庙 > 第413章 耐心劝导

第413章 耐心劝导(1/2)

目录

说话间,两人就到了集会广场。这里已经围了不少牧民,男女老少都有,有的坐在地上,有的站着,看到朱昭熙过来,纷纷起身打招呼,眼神里满是期待——他们都是来听她讲话的,想知道接下来草原还有什么新打算。

朱昭熙走到广场中央的土台上,没有站得笔直,只是随意地靠在旁边的木柱子上,没说什么大道理,也没用复杂的词汇,只是跟大家聊起了自己当年在草原上的经历。

台下的牧民们听着,有的跟着笑,有的想起了自己类似的经历,纷纷点头,原本有些拘谨的气氛一下子放松下来。

“我知道,大家这两年看着草原上变化多,心里其实有点怕。”朱昭熙的声音慢慢沉了些,却能让每个人都听清,“怕修了铁路,草原就不是原来的草原了;怕建了工厂,孩子们就忘了怎么放羊,忘了草原的规矩;怕学了新东西,就丢了咱们蒙古人的根。”

她顿了顿,看着台下的牧民们,继续说:“但我要告诉大家,变,不是要丢了根,是要让根扎得更深。咱们蒙古人的根是什么?

是草原,是牛羊,是骨子里的坚韧,是互帮互助的情分。这些东西,不会因为修了铁路、建了学堂就没了。

相反,铁路修通了,咱们的羊毛能更快运出去,卖更好的价钱;学堂建起来了,孩子们能懂更多本事,能把草原照顾得更好;工厂开起来了,咱们不用再只靠天吃饭,就算遇到灾年,也有别的活路。”

说着,她指了指不远处的农机站——那里放着几台虞国送来的剪羊毛机,还有两个穿工装的技术员,正围着几个牧民,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用机器。

“你们看,以前手工剪羊毛,一个人一天最多剪三十只羊,累得腰都直不起来。用这个机器,一天能剪一百只羊,比手工快三倍还多。

剩下的时间,你们可以去学堂读书,去学新本事,也可以陪着家里人晒太阳、聊聊天,不用再像以前那样,一到剪羊毛的季节就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。这不好吗?”

人群里有人小声议论起来,大多是赞同的声音。一个年轻牧民举手问道:“嘎扎尔汗,那机器要是坏了怎么办?我们也不会修啊。”

“这个不用担心。”朱昭熙回答,“技术员会在草原上待一段时间,不仅教大家怎么用,还会教简单的维修方法。

而且我们已经跟虞国那边说好,会定期派技术员过来检查机器,要是真出了大问题,他们也会尽快过来修。

另外,我们也会选几个年轻牧民,去虞国的工厂里学习,等他们学完回来,就能当咱们自己的技术员,以后机器有问题,不用等外人,咱们自己就能解决。”

台下的议论声更大了,这次全是高兴的话。就在这时,一个老牧民慢慢站起来,他头发全白了,脸上满是皱纹,声音有些沙哑:“嘎扎尔汗,我们信您,您说的这些,我们都愿意试试。

但有个事,我得跟您说说。上次修土路,巴图部落的人不愿意,说修路要用石头,石头会压坏草原的神灵,会让草原生气,以后草就不长了,牛羊也会生病。

我们跟他们说过好几次,说土路修通了方便大家来往,可他们就是不听,还说谁要是敢修到他们部落附近,就跟谁急。您说这事怎么办?”

朱昭熙认得这个老牧民,他是附近最大的部落——察哈尔部落的首领,为人实在,这些年一直很支持草原上的建设。她笑着说:“大叔,您别着急。草原的神灵,要是真的护着咱们,就不会希望咱们日子过得苦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