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3章 耐心劝导(2/2)
您想啊,要是石头路能让大家少走弯路,能让生病的人更快赶到医院,能让孩子们上学不用再走泥路,神灵只会高兴,怎么会生气?”
她顿了顿,继续说:“巴图部落的人有顾虑,是因为他们没看到土路的好处。这样,明天我跟您一起去巴图部落,咱们不跟他们吵架,就跟他们聊聊,说说咱们修了土路之后,日子有什么变化。
再带他们去看看已经修好的路,看看走在上面多方便。要是他们还有顾虑,咱们再想办法,总能说通的。”
老牧民听着,眉头慢慢舒展开,点点头坐下了,脸上的顾虑少了很多。
站在土台旁边的朱见沽看着这一幕,心里暗自感慨。他之前跟巴图部落的首领谈了好几次,每次都不欢而散,对方要么躲着不见,要么说几句就吵起来,根本没法沟通。
可朱昭熙一句话,不仅让察哈尔部落的老首领放了心,还愿意主动带路去巴图部落。这就是“嘎扎尔汗”的威望,是他这个虞元国国王永远比不了的。
不是因为权力,是因为朱昭熙真的懂草原,懂牧民。她知道大家怕什么,需要什么,从来不会用命令压人,只会站在牧民的角度想问题,用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大家信服。
朱昭熙又跟台下的牧民聊了一会儿,有人问学堂什么时候能教给牛羊看病的本事,有人问铁路什么时候能修到自己的部落,还有人问能不能教大家种蔬菜——冬天草原上新鲜蔬菜少,只能吃干肉和奶食,孩子们总喊着想吃青菜。
朱昭熙都一一回答,说学堂下个月就会开兽医课,铁路会先修通几个大部落,再慢慢往小部落延伸,至于种蔬菜,已经让人从虞国运了菜种子过来,等天气暖和些,就先在几个部落试点,教大家建暖棚,就算冬天也能种蔬菜。
牧民们听着,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,原本心里的那些担心,也渐渐散了。太阳慢慢往西斜,把草原染成了金黄色,朱昭熙看了看天色,对大家说:“时间不早了,大家也该回去给牛羊添料,给家里人做饭了。
有什么问题,以后随时找我,找朱见沽,找部落的首领,咱们一起商量着来,总能把日子过好。”
牧民们纷纷起身,跟朱昭熙道别,有的还热情地邀请她去家里吃饭,她都笑着婉拒了,说下次有空再去。
等大家差不多走光了,朱见沽才走到土台上,对朱昭熙说:“您今天说的这些,比我跟他们说十次都管用。之前我跟他们讲铁路的好处,讲了半天他们也听不进去,您一开口,他们就都信了。”
“不是我厉害,是我跟他们站在一起。”朱昭熙说,“咱们做什么事,都得先站在他们的角度想,知道他们怕什么、盼什么,才能说到他们心里去。巴图部落的事,明天咱们早点过去,别带着人多,就咱们几个,跟他们好好聊,别让他们觉得咱们是来压他们的。”
“我知道了。”朱见沽点头,“我已经让人跟巴图部落的首领打了招呼,说您明天要去拜访,他说会在部落里等您。”
两人说着,慢慢走下土台,朝着部落的住处走去。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落在草原上,跟远处的牛羊、帐篷连在一起,像一幅安静又温暖的画。
朱昭熙看着眼前的景象,心里想着,草原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会有困难,会有矛盾,但只要一步一步来,只要跟牧民们一起努力,总能让草原变得更好,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踏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