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穿越大明:本公主配享太庙 > 第414章 化解心结

第414章 化解心结(1/2)

目录

当天下午,朱昭熙没多耽搁,跟着察哈尔部落的老首领就往巴图部落去。路上老首领还在念叨,说巴图部落的人最认草原的规矩,也最护着草原,之前劝了好几次都没成,这次有朱昭熙出面,说不定能成。

朱昭熙只是听着,偶尔应一句,心里已经在琢磨怎么跟巴图部落的长老们沟通。

快到巴图部落的时候,远远就看见帐篷外站着几个人,都是巴图部落的长老,年纪都不小了,穿着传统的蒙古袍,手里拄着拐杖。见到朱昭熙一行人,他们没有像其他部落那样立刻围上来,只是站在原地,等朱昭熙走到近前,才齐齐躬身行礼,嘴里喊着“嘎扎尔汗”。

朱昭熙翻身下马,没跟他们寒暄,径直走进了最大的那顶帐篷。帐篷里已经摆好了奶酒和奶食,铜制的酒碗擦得锃亮。她拿起桌上的奶酒,给自己倒了一碗,仰头喝了一口——这是蒙古人待客的老礼节,也是表示尊重的意思,先喝了这碗酒,后面的话才好说。

放下酒碗,朱昭熙看着坐在对面的几位长老,开门见山:“我知道你们心里的顾虑,怕修路用的石头压坏草原,怕路修起来之后,草就不长了,牛羊没的吃。你们的担心我懂,换做是我,也会怕毁了吃饭的根。”

长老们互相看了看,其中一个年纪最大的长老开口:“嘎扎尔汗,我们不是故意不配合,只是草原是我们的命。祖祖辈辈都在草原上过日子,从没在草原上挖过路,我们怕坏了规矩,惹草原神灵不高兴。”

“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”朱昭熙指了指身后跟着的两个年轻牧民,“我今天带了两个人来,他们都是你们巴图部落的,之前去虞国学习了大半年,刚回来没多久。你们先听听他们的话,再做决定也不迟。”

两个年轻牧民往前站了站,其中一个先开口:“阿爷,我在虞国的时候,见过他们修的公路。他们的公路旁边都种着树,不仅没破坏周围的土地,那些树还能挡风沙,保护路边的庄稼。

咱们草原上修路,也不用像城里那样铺水泥,就用碎石子铺,路边再种上咱们草原上的牧草。等明年春天,牧草长起来,路就藏在草原里,一点都不显眼,还不耽误牛羊吃草。”

另一个年轻牧民接着说:“我在虞国还学了怎么测土地。修路之前,会先用工具测一测,看看哪里的土层结实,哪里的土软容易陷。

咱们只在结实的地方修路,绝不会随便挖草原的根。而且修路的时候,要是遇到有草长得特别好的地方,咱们还能绕着走,尽量不破坏好草。”

长老们听着,没再像之前那样反驳,只是低着头小声议论。朱昭熙看在眼里,知道他们心里的防线已经松动了,又补了一句:“要是你们还是不放心,修路的时候,我亲自来盯着。每天都来看看,要是发现有破坏草原的地方,咱们立刻停手。

要是等路修好了,旁边的草真的长不好,咱们就把路拆了,恢复成原来的样子,到时候我亲自给大家赔罪,该怎么罚我都认。”

这话一出,帐篷里的长老们都慌了,连忙摆手。刚才开口的老长老赶紧说:“嘎扎尔汗,您可别这么说。您为草原做的事,我们都看在眼里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