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0章 论文(2/2)
初步思考:可深入剖析政策执行偏差的多重成因(认知、利益、能力、制度等),探讨如何优化政策设计、考核激励与监督问责,促进政策落地生根。
选题方向c:《纵向与横向府际关系视角下的流域协同治理机制构建——以雾江治理为例》
核心问题:如何打破部门壁垒和区域隔阂,构建高效、顺畅的跨部门、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,应对复杂的流域性问题?
实践基础:与刘玉凤副市长协作推动卫健、环保数据共享的经历、协调不同部门围绕雾江治理开展工作的体会、遇到的职责不清与推诿扯皮现象。
理论切入点:府际关系理论、协同治理理论、整体性政府理论、网络化治理理论。
初步思考:可系统梳理雾江治理中府际协作的现状、问题与障碍,从立法、机构、流程、信息、利益协调等维度,提出构建长效协同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。
选题方向d:《重大公共文化项目中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(ppp)的风险管控研究》
核心问题:在ppp模式下,政府如何在与社会资本合作中有效识别、评估、分配和管控风险,确保公共文化项目的品质与公共属性不受侵蚀?
实践基础:与秋雨燕集团对接文旅长廊项目投资时的考量、权衡与协议谈判要点、对项目运营期长期风险的担忧。
理论切入点:ppp治理理论、公共价值管理、政府规制理论、风险管理理论。
初步思考:可结合文旅长廊项目,重点研究文化类ppp项目的特殊风险(如文化价值稀释、运营过度商业化、公众可及性下降等),探讨如何通过契约设计、监管机制和动态调整来防范这些风险。
每一个选题方向,他都简要写下了研究的现实意义、可能的分析框架以及需要进一步收集哪些数据和案例。这个过程,让他对自身工作的理解更深了一层,也看到了实践背后蕴含的理论光芒。
整理完初步思路,秦风感到一阵充实与期待。这些源于实践的真问题,远比纸上谈兵更有研究价值。他深知自己的思考还是初步的,框架也略显粗糙,迫切需要导师高屋建瓴的指点,帮助他聚焦、深化和提升,确保论文的学术规范性和思想深刻性。
他想象着与林教授见面讨论的场景,提前在心中准备了一些请教的问题:
“林老师,您看这几个方向,哪一个更兼具理论前沿性、现实重要性和研究的可行性?哪个更可能做出有新意的成果?”
“关于案例的深度挖掘和数据的获取验证,您有什么建议?如何在遵循学术伦理和规范的前提下,更好地呈现和分析真实的治理场景?”
“我初步设想的这个分析框架,是否抓住了问题的本质?理论工具的选择和应用是否恰当?是否存在逻辑漏洞?”
“在研究过程中,尤其需要注意哪些可能的方法论陷阱?如何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?”
他希望能通过与导师的交流,确定一个最值得深入挖掘、也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选题,并明确后续研究的技术路径和写作规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