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四国争霸 > 第641章 司马之策

第641章 司马之策(1/1)

目录

吴权沉吟良久,暖阁内一时只剩下他指尖轻叩御案的细微声响。徐晃、郭嘉主战的理由铿锵有力,带着雪耻的迫切与扩张的雄心;邴原、盖勋反战的考量则现实而沉重,关乎国家的根基与民生疾苦。而沮授那番看似模棱两可、实则暗藏机锋的话语,更像是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需要极高技巧才能行走的险桥。

他的目光最终越过这些重臣,落在了末座那位始终沉默寡言的年轻人身上。在吴权作为穿越者的认知里,眼前这个看似谦卑恭谨的司马懿,是未来那个能与诸葛亮在棋枰上长久对弈而不落下风,甚至最终拖垮了蜀汉希望的“冢虎”。尽管此时的司马懿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建议郎,但吴权深信,其胸中必有沟壑。

“司马爱卿,”吴权开口,打破了沉寂,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注,“众位卿家之言,你都听到了。你虽官职尚低,但朕既召你前来,便想听听你的见解。你对此事,有何看法?”

皇帝此言一出,暖阁内所有人的目光“唰”地一下,再次聚焦在司马懿身上。这一次,目光中的含义更为复杂:有好奇,有审视,有因陛下突然垂青一个微末小官而产生的不解,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——一个建议郎,能有什么高见?

只见司马懿闻言,立刻站起身来,脸上浮现出恰到好处的诚惶诚恐。他先是向前几步,来到御案正前方,毕恭毕敬地行了一个隆重的大礼,仿佛承受了天大的恩宠与压力。起身后,他并未立刻回答,而是转向在座的诸位重臣,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徐晃、邴原,还是谋略超群的郭嘉、沮授,他都一一躬身作揖,姿态放得极低,充分表现了对这些“老前辈”的尊敬。

这一番做足了礼数后,他才面向吴权,用一种谨慎而清晰的语调说道:“陛下垂询,微臣惶恐。以微臣浅见,欲取汉中,或可不必如大将军所言,兴师动众,劳民伤财;亦无需如郭军师所虑,需从国内增派大军,与诸葛亮正面决胜于疆场。”

他微微停顿,似乎在组织语言,也像是在故意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,然后抛出了石破天惊的一句:“或许……无需再派一兵一卒前往增援。仅凭张辽都督与白善将军目前驻防于前线之两部人马,精诚协作,巧妙运筹,便足矣。”

“哦?”吴权的身体微微前倾,眼中闪过极大的兴趣。这个想法确实出乎他的意料。

而堂下众臣的反应则更为直接。徐晃浓眉紧锁,鼻子里几乎要哼出气来,觉得这年轻人简直是信口开河。邴原和盖勋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荒谬之感。连一向沉稳的沮授,也不禁微微摇头。

郭嘉反应最快,他“唰”地一下展开羽扇,轻摇两下,嘴角带着一丝戏谑的笑意,出列说道:“陛下,司马议郎此言,恐怕是有些……过于乐观,乃至不切实际了。”他转向司马懿,语气虽还算客气,但质疑之意毫不掩饰,“嘉方才已陈述过,据确切情报,蜀国为防我报复,已在蜀北之汉中、广汉、犍为三郡集结重兵超过十万!更有诸葛亮亲临犍为调度指挥,严阵以待。张辽、白善二位将军麾下虽勇,然兵力满打满算不足八万,且新经战事,亟待休整。我国若不从内地派兵增援,补充粮秣军械,谈何攻取汉中?司马议郎此言,莫非是以为蜀军皆泥塑木偶,诸葛亮徒有虚名乎?”郭嘉的质疑有理有据,直指核心的兵力对比问题,在他看来,司马懿的话近乎儿戏。

面对郭嘉尖锐的质疑和满堂怀疑的目光,司马懿脸上不见丝毫慌乱,反而再次向郭嘉和众人作了一揖,姿态依旧谦恭,但语气却平稳而坚定:“郭军师所言甚是,蜀军兵力部署,诸葛亮坐镇,此皆实情,懿岂敢不知?军师乃知其一,然或许未知其二,亦或未知其全局之妙用。”

他缓缓直起身,目光扫过众人,最后落回吴权身上,声音提高了一些,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悬念:“懿之所思,并非仅局限于汉中一地之强攻。陛下,诸位大人,吾之对策,旨在‘五路进兵’,以大势压垮蜀国,令其首尾不能相顾,诸葛亮纵有通天之智,亦难分身应对!”

“五路进兵?”这一次,连一直沉默的沮授和持重反对的盖勋都忍不住几乎同时脱口问出。这四个字所蕴含的宏大构想和可能性,瞬间抓住了所有在场智谋之士的心神。他们预感到,这个年轻人提出的,可能是一种完全超乎他们当前思维定式的战略。

司马懿成功地将所有人的好奇心都吊了起来,但他却在此刻恰到好处地停住了,只是肯定地重复道:“正是,五路进兵。然此五路,绝非皆需我北汉耗费巨额钱粮,亦非皆需从我内地抽调一兵一卒。若能运作得当,可收奇效。”

暖阁内顿时安静下来,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锁定在司马懿身上,等待他揭开这“五路进兵”的具体方略。吴权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,他知道,司马懿的真正价值,或许正要开始展现了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