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重生 > 逆流韶华 > 第308章 灰上种饭

第308章 灰上种饭(1/2)

目录

晨光爬上青瓦时,沈星河踩着湿滑的青石板进了院子。

昨夜的雨把老灶台洗得发亮,砖缝里凝着水珠,像撒了把碎钻。

他挽起蓝布袖,抄起竹扫帚,扫到灶膛边时,竹枝突然顿住——灰堆边缘,两截嫩生生的葱芽正顶开细灰,鹅黄的芽尖上挂着水珠,像两只举着露珠的小拳头。

他蹲下来,指尖轻轻碰了碰芽尖。

嫩芽颤了颤,水珠滚落进灰里,洇出个小圆晕。

“妈……”他喉咙发紧,记忆突然翻涌——二十年前,母亲在厨房腌酱菜,他蹲在旁边剥蒜,看见她把葱籽混在灶灰里埋进瓦罐:“星河你记着,灰土养根,胜过肥田。”那时他嫌灶灰脏,母亲就捏着他的手,把葱籽一粒一粒按进灰里,“灰是火的骨头,能把坏虫都烧死,芽儿才肯长。”

“这是那年你妈晒在窗台上的葱籽。”身后传来沈建国的声音。

老人端着搪瓷缸站在檐下,白背心被晨露洇湿了一片,“去年整理旧物,我在木箱底翻着个油纸包,想着你妈走前总念叨‘别扔灶灰’,就偷偷撒在灶边了。”

沈星河抬头,父亲的眼角皱成了网,晨光照得他鬓角的白丝发亮。

“爸。”他轻声唤,喉结动了动,“我想用这些灰做育苗床。筛细了,混上院儿里的薄土,说不定能种点香料菜蔬。”

“灰里能长饭?”沈建国嗤笑一声,把搪瓷缸往石桌上一放,转身往屋里走,可没走两步又踅回来,扒着门框往灶边瞄,“要筛灰的话……我那把铜筛子在西屋梁上,你妈当年筛芝麻用的。”

“哥!你看!”林夏的声音从院门口飘进来。

她撑着把蓝布伞,伞沿滴着水,怀里抱着个竹编筐,“我刚才去张婶家借菜种,她说去年收的薄荷籽还没撒,正好给灰田用。”说着蹲下来,手指轻轻拨了拨葱芽旁的灰,“要不咱们设个‘灰田共耕区’?每户领一小格,种点香料菜蔬,收成归自家,多余的就送‘代煮’当食材。”她仰起脸,眼睛亮得像星子,“这样大家都有份儿,火就真的‘活’在人手里了。”

沈星河望着她发梢滴下的水珠,突然想起前世林夏在病床上的模样——那时她缩在白被单里,说“好想再闻闻你家灶上的葱香”。

他喉头一热,伸手把竹筐接过来:“好,就按你说的划区。等芽儿再壮些,咱们立木牌,写各家的名字。”

接下来三天,院子里像开了锅。

沈星河和林夏用竹片把地分成十二格,每格插块木牌;沈建国嘴上说“瞎折腾”,却把铜筛子擦得锃亮,蹲在太阳底下筛灰,筛得额角冒汗也不肯停;周小海带着几个孩子来帮忙,用树枝在灰里画歪歪扭扭的格子,说要给王奶奶留最向阳的那一垄。

第四天清晨,沈星河正往育苗床里撒薄荷籽,就见赵师傅颤巍巍跨进院门。

老人手里捧着个蓝边瓷碗,碗里盛着半碗剩菜汤,汤面上漂着两片油麦菜,“小沈啊,我听说代煮改规矩了,得自带厨余……”他枯瘦的手直抖,汤晃出碗沿,滴在青石板上,“我今早特意没倒,就等这口。”

沈星河赶紧搬来小马扎,扶老人坐下。

他接过瓷碗,碗底还带着余温,混着油香和白菜的甜。

“赵叔,这叫‘循环火’。”他转身走到堆肥箱前,把菜汤倒进去,又抓了把筛好的灶灰撒在上面,“灶灰能去味,厨余发了酵,回头就是最好的肥。”

赵师傅盯着堆肥箱,眼眶慢慢红了。

他伸手摸了摸箱沿的木牌,上面歪歪扭扭写着“共耕肥”三个字,是周小海的笔迹。

“我能……明天还来添灰吗?”他声音发颤,“我老伴走得早,这些年总觉得锅冷……”

“能。”沈星河蹲下来,和他平视,“不光明天,后天、大后天都能来。这堆肥箱的门,永远给赵叔留着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