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8章 灰上种饭(2/2)
中午刚过,街道办的小刘撑着伞来了。
她举着个牛皮纸袋,雨水顺着伞骨滴在她胶鞋上:“沈先生,市非遗中心的文件下来了,说要把‘守灶人家’收进口头传统项目,让您填个传承人登记表。”
沈星河接过文件,翻了两页又合上。
他指了指堆肥箱上晾晒的“知识柴”——那是孩子们写的“火要软着烧”“灶膛暖,人心热”,被雨水泡过又晒干,纸边卷着毛。
“小刘,你看这些字。”他说,“火传的是手温,不是名头。要登记的话,把参与过代煮的居民名字都写上吧,王奶奶、李爷爷、赵叔,还有周小海他们。”
小刘愣住了,低头看那些皱巴巴的纸页。
有张纸上歪歪扭扭画着个灶膛,旁边写“沈哥的火不烫人”,是周小海的字。
她突然笑了:“我懂了,这就回去跟领导说。”
傍晚,陈阿婆拄着拐来了。
她手里攥着个红布包,解开一层又一层,露出一小袋黄豆:“我孙女在南方打工,寄了新收的黄豆,说要‘入火’。”她指节发白,却把袋子往沈星河手里塞,“我琢磨着,你妈当年磨豆浆最在行,这豆……该让她的手艺接着传。”
沈星河捏着黄豆,指尖触到豆子的硬壳,还带着太阳晒过的暖。
当晚,他在老灶上架起石磨。
沈建国蹲在旁边添柴,火舌舔着锅底,把他的脸映得发红。
林夏帮着泡豆子,水倒进盆里,豆子“哗啦”响成一片。
豆浆煮沸时,白汽裹着豆香扑出来。
沈星河揭开木盖,蒸汽模糊了视线,恍惚间看见母亲系着蓝布围裙站在雾里,手搭在他肩上:“慢着搅,别让糊了锅。”他眨眨眼,雾气散了,只余灶膛里的火光一跳一跳。
转身时,他看见父亲背对着他,正用块旧毛巾擦全家福相框。
相框里,母亲穿着碎花衬衫,他还是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,父亲的头发乌黑茂密。
沈建国擦得很慢,每道玻璃缝都仔细抹过,像在擦什么珍贵的古董。
夜渐深,沈星河坐在院里整理“代煮”新规则。
煤油灯的光映着他笔下的字:“每户轮值一天,备菜、烧火、收拾锅碗。”写到“轮值表”三个字时,他停住笔——立冬日的日历页在风里翻了个角,露出后面的日期。
院外传来夜归的脚步声,是周小海举着个纸灯笼路过。
灯笼里的光映着他的脸,他冲沈星河挥挥手:“沈哥,我明天来帮你写轮值表!”
沈星河笑着应了,把笔插进陶盆的裂缝里。
那道缝不知何时暖了,像有什么在里面悄悄抽枝。
他抬头望夜空,月亮正爬过老屋檐,把清光洒在育苗床上——葱芽已经展开两片叶子,在风里轻轻摇晃,像在数着日子,等立冬日的第一把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