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玄桢记 > 第797章 银买阉奴抛节义,权迷故主失机权

第797章 银买阉奴抛节义,权迷故主失机权(1/2)

目录

卷首语

成武朝中期,镇刑司副提督石崇,承石迁旧党余势,既篡改密报欺成武帝萧栎(时帝寝疾养心殿,日仅能视事三刻),复窥德佑帝萧桓幽禁南宫、复位之念深切,乃以五十两白银贿其贴身太监魏奉先(从九品,掌南宫洒扫传禀,素苦月例微薄、居处寒陋)。崇令奉先递伪信于南宫,信中伪称:“谢渊(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)总摄军政,日核宣府边粮、调度京营布防、督大同火器修缮,昼夜无暇,实未察南宫动向;诏狱署提督徐靖(从二品)已简选死囚三百,练刀箭逾月;吏部侍郎张文亦联络青州、兖州知府,许以‘复位后晋秩’,举事时机已至,唯待陛下号令。”

萧桓得信,七载幽禁之郁、复位之渴一时迸发,狂喜不能自抑,遂令奉先密赴镇刑司,传语石崇:“可于辰时开南宫侧门,朕持京营旧符以号令旧卒,卿等引死囚入宫,逼成武帝禅位,事济必厚赏。”

当是时,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已察奉先与镇刑司属吏往来诡秘,乃遣暗探乔装南宫杂役,伏于侧门狗洞左近老槐下,录得奉先“袖藏银锭、交接密信时左右张望”之迹,更截获其与石崇属吏对话残片(“陛下已允,辰时开门”)。飞将实证密报谢渊,渊审度良久,谓飞曰:“萧桓虽为故君,然宗室多有怜恤者;石崇未举事,若先捕之,恐招‘权臣擅禁故主’之议,反授旧党口实。可续盯其踪,待逆党举事、罪证确凿,再一举擒之,方合律法、顺舆情。”

此案之险,在“伪信为饵诱逆、故君因私盲动、枢臣守静布网”三者之生死角力——石崇之恶,在“借实掩虚”:以谢渊“核粮、调防、督军器”之实政为幌子,掩“练死囚、联地方、贿阉宦”之逆谋,更择南宫狗洞为递信渠道,避玄夜卫明察,显旧党“为权不择手段”之狠;萧桓之盲,在“私念蔽智”:七载幽禁令其复位之念深入骨髓,见伪信中“死囚、地方官”之语,便弃“谢渊素谨、玄夜卫密布”之常理,唯念“重掌宸极”,终堕石崇彀中,显“私欲乱心”之悲;谢渊之智,在“以静制动”:其兼掌御史台,既需护社稷免逆乱,又需避“权臣擅断”之讥,故不急于捕拿,反以逆党之妄为为饵,待其举事现形(开侧门、引死囚、逼禅位),方以律法绳之,既全“公纲护稷”之忠,又避“苛待故主”之嫌,尽显成武中期“朝堂制衡”与“公私博弈”之深层张力。

密信偷传狗洞边,南宫帝子痴念牵。

奸徒妄许复位梦,枢臣暗布捕奸筵。

银买阉奴抛节义,权迷故主失机权。

非因宸极无明鉴,私念蔽心失圣鉴。

镇刑司后巷的杂役房,仅容一榻一灶,墙角堆着未洗的碗筷,空气中混着霉味与油烟味。魏奉先缩在榻上,手里攥着石崇属吏送来的五十两白银——银锭泛着冷光,侧面铸着“成武三年户部造”的印记,是他入宫十年都未曾见过的巨款。属吏站在门口,靴底碾着青砖,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胁:“魏公公,石大人知你在南宫过得清苦,月例银不够用,才给你这‘辛苦钱’。只要你把这封信递到萧桓陛下手里,说‘谢渊忙着核粮饷、督军器,没盯南宫,举事时机到了’,日后萧桓复位,定封你为司礼监秉笔太监;若你不递,石大人就发你‘私藏南宫旧符’的罪证,送玄夜卫诏狱。”

魏奉先的手猛地一颤,银锭险些滑落。他想起南宫的日子——萧桓被幽禁七年,他作为贴身太监,月例银仅一两五钱,冬日里无炭火,只能靠缩在榻上取暖;去年因私藏萧桓的旧帕子,还被玄夜卫暗探训斥,险些被赶走。五十两白银,够他在城郊买间带院的宅子;司礼监秉笔太监,更是能脱离南宫苦海的阶梯——可他更怕玄夜卫的诏狱,去年镇刑司小吏王某因“私通南宫”入诏狱,三日后被抬出时,浑身是伤,连话都说不出,至今不知死活。

“石大人……真能让萧桓陛下复位?”魏奉先的声音发颤,眼底满是犹豫。

属吏冷笑一声,从袖中掏出一封折叠的黄麻纸信,递到魏奉先面前:“石大人已联徐靖大人练死囚,张文大人拉地方官,谢渊又忙着军政,哪有功夫管南宫?萧桓陛下只要举事,定能复位!你若再犹豫,某就回禀石大人,说你‘抗命不遵’!”

魏奉先喉结滚了三滚,目光从银锭扫到密信,贪念终究压过了惧意。他接过密信,塞进贴身的衣襟里,银锭则藏在榻下的砖缝中——他想,若事败,至少还有银子能逃命。“小人……小人遵石大人令,定把信递到萧桓陛下手里。”说罢,他低下头,不敢看属吏的眼睛,只觉得胸口的密信像一块烧红的烙铁,烫得他心慌。

魏奉先回到南宫时,萧桓正坐在思政堂的案前,摩挲着京营旧符——符是成武元年萧桓任京营总管时所赐,上面的龙纹已被摩挲得模糊,却仍能看出当年的威严。魏奉先轻步走进来,眼神躲闪,双手背在身后,藏着那封密信。

“今日去镇刑司领例银,怎么去了这么久?”萧桓抬头,语气带着几分不耐——他早已习惯了魏奉先的唯唯诺诺,却没察觉今日的异常。

魏奉先忙躬身道:“回陛下,今日镇刑司的吏员说……说例银要明日才发,小人在外面等了许久。”他一边说,一边悄悄从衣襟里摸出密信,趁萧桓不注意,塞进案角的《永熙帝御批》里——那是萧桓常读的书,不易被发现。

待萧桓重新低头摩挲旧符,魏奉先才轻声道:“陛下,您前日说想看《永熙帝御批》,小人已给您放在案上了。”说罢,他退到门口,眼睛盯着萧桓的动作,心里既盼着萧桓发现密信,又怕他发现后追问来源。

萧桓果然拿起《永熙帝御批》,翻了几页,手指忽然触到一张硬纸——正是那封密信。他愣了愣,抽出密信,见信封上没有署名,只有一行小字:“石崇谨呈萧桓陛下”。萧桓的心跳瞬间加速,忙拆开密信,指尖因激动而发抖,信上的字迹清晰映入眼帘:“谢渊专注宣府粮饷核销、大同火器修缮,京营换防由杨武暂管,无暇监控南宫。靖已练死囚三百,文联络青州、兖州知府,辰时开南宫侧门,引死囚入宫,逼成武帝禅位,陛下可复位矣。”

萧桓反复读了三遍,才确认自己没看错。他猛地站起来,旧符从手中滑落,“当啷”一声砸在案角,却顾不上捡。“魏奉先!”萧桓的声音发颤,带着压抑不住的狂喜,“这信……是石崇让你递的?”

魏奉先忙跪地道:“是……是石大人令小人递的,石大人说……说举事时机已到,陛下定能复位!”他不敢抬头,只觉得萧桓的目光像火一样,烧得他后背发烫。

萧桓走到魏奉先面前,双手扶起他,力道大得捏得魏奉先皱眉:“好!好!石崇果然忠心!朕等了七年,终于等到这一天了!”他拿起密信,贴在胸口,能感受到黄麻纸的粗糙,却压不住心里的燥热——七年幽禁的屈辱、成武帝登基的不甘、谢渊手握军权的忌惮,此刻都被“复位”的狂喜冲得烟消云散。

“陛下,石大人还说……说辰时开南宫侧门,徐靖大人的死囚会在门外接应,您只需带京营旧符,就能号令京营旧卒。”魏奉先顺着萧桓的话,添了几句石崇教他的说辞,心里却慌得厉害——他根本不知道徐靖的死囚在哪,也不知道京营旧卒会不会听令。

萧桓却全然不疑,他走到案前,捡起京营旧符,在手里掂量着:“京营旧卒多是朕当年的部下,见了这符,定会听令!”他想起成武元年,自己亲率京营兵卒守德胜门,兵卒们齐声喊“愿随陛下死战”的场景,此刻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候。

“魏奉先,你即刻去镇刑司,告诉石崇,朕准了!辰时准时开南宫侧门,让他令徐靖的死囚提前在门外候着,别误了时辰!”萧桓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仿佛他已是复位后的皇帝。

魏奉先躬身应“是”,刚要走,萧桓又道:“等等!你告诉石崇,若朕复位,定封他为镇刑司提督,掌理刑院与诏狱署;徐靖封都督同知,张文封吏部尚书!”他急于兑现承诺,却忘了问石崇“死囚能否敌京营”“地方官是否真会来”——复位的梦太美好,让他忽略了所有的风险。

魏奉先离开后,萧桓坐在案前,开始筹划复位后的细节:入宫时要穿哪件龙袍,见成武帝时要说什么话,如何处置谢渊……他甚至想好了要在太庙祭祖时,告诉列祖列宗“朕终于回来了”。窗外的光线渐暗,萧桓却毫无倦意,手里握着京营旧符,一遍遍模拟着号令兵卒的动作,仿佛复位的荣光已近在眼前。

魏奉先带着萧桓的答复回到镇刑司时,石崇正在西花厅与徐靖密谈。徐靖坐在案前,手里拿着一张《诏狱死囚名册》,语气带着几分担忧:“石大人,萧桓真会信?谢渊虽忙军政,却未必没盯南宫,玄夜卫的暗探怕是还在周围。”

石崇还没开口,属吏就领着魏奉先进来。魏奉先躬身道:“石大人,萧桓陛下准了,辰时开南宫侧门,还说……说复位后封您为镇刑司提督,掌理刑院与诏狱署。”

石崇闻言,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,对徐靖道:“你看,萧桓这等急着复位的人,哪会多疑?谢渊忙着核粮饷、督军器,玄夜卫的暗探都被引去镇刑司旧档库了,南宫周围没人盯!”他转向魏奉先,从袖中掏出十两白银,扔在魏奉先面前:“这是赏你的,明日辰时,你在南宫侧门候着,见徐大人的死囚到了,就开门,别误了大事。”

魏奉先捡起白银,躬身道:“谢石大人赏,小人定不误事。”他退出去后,徐靖仍忧心道:“石大人,萧桓虽信,可京营兵卒多是谢渊的人,徐贞(徐靖之妹,宫中徐妃)说养心殿外有岳谦的京营兵,咱们的死囚怕是难进去。”

石崇摆手,眼底闪过一丝狠戾:“岳谦的京营兵虽多,却没见过死囚的狠劲!你令死囚带短刀,见人就砍,先冲散京营兵,再入宫逼成武帝禅位。萧桓有京营旧符,只要他号令旧卒,京营必乱,谢渊纵有军权,也难收拾!”他顿了顿,又道:“张文已联络青州、兖州知府,若京营乱了,他们会调地方兵入京师,助咱们成事。”

徐靖这才放心,拿起《诏狱死囚名册》:“大人放心,明日辰时,某定带死囚准时到南宫侧门。”徐靖离去后,石崇走到案前,拿起萧桓的密信复本,嘴角的笑意更浓——他根本没打算让萧桓真复位,等入宫后,就借“萧桓谋逆”的罪名杀了他,自己掌镇刑司,徐靖掌兵部,张文掌吏部,真正掌控大吴的权力。

魏奉先离开镇刑司后,就被玄夜卫暗探盯上了。暗探乔装成挑水夫,跟着魏奉先回到南宫,见他从狗洞递出一封密信,便悄悄记下了交接的时间与位置。随后,暗探回到玄夜卫北司,将录事簿呈给秦飞。

秦飞看着录事簿上的记录:“魏奉先于未时三刻在镇刑司杂役房接密信,申时一刻递萧桓,萧桓狂喜,令魏奉先回传‘辰时开侧门’,魏奉先于酉时二刻从南宫狗洞递回信,石崇属吏接信后去诏狱署。”旁边还附着一张草图,画着南宫狗洞的位置、魏奉先交接的动作,连他藏银锭的砖缝都标注清晰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