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4章 芯片与系统,祖国作为坚强后盾(1/2)
清晨的南山大厦焕然一新,员工们精神抖擞,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期待。
“首长,这是我们核心的服务器集群。”陈天引领着参观队伍,声音沉稳有力。
前方银灰色的机柜整齐排列,绿色指示灯规律的闪烁,宛如蓄势待发的钢铁军团,莫名给人一种肃穆感。
领导驻足凝视,语重心长道:“这些服务器承载着千万民众的隐私数据,信息安全必须做到万无一失。”
“请您放心,”陈天目光坚定:“我们不仅组建了专业的网络安全团队,更构建了五重防护体系。”
“待总部大楼竣工后,将升级为独立的安全区域,实行最高级别的物理隔离。”
“我很期待。”领导微笑着颔首:“等橙天总部落成后,我一定再来看看,卢云同志可是把新总部夸上了天,说这将成为代表深城高科技发展成果的新名片。”
被点名的卢云适时上前一步,语气谦逊却不失自信:“首长,我这可不是夸大其词。”
“按照工程进度,明年一期就能投入使用,到时候还请您来视察指导。”
粤省主要领导立即表态:“省里会全力做好配套服务工作,确保这项重点工程高质量如期完成。”
“一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!”卢云难掩激动之情。
这正是他最希望向领导展示的成绩,但碍于身份不便主动提及,没想到陈天无意间的介绍,反倒帮他创造了绝佳的汇报机会。
他悄悄向陈天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,心中暗喜:这次考察,值了!
移步至监控中心,巨大的电子屏上数据流奔腾不息。
陈天指向其中一块屏幕:“这是CC通讯的实时数据看板,目前注册用户突破1700万,日活跃用户稳定在200万量级。”
领导微微颔首,尽管早已看过书面报告,但亲眼目睹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。
他清楚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网民,每一次刷新都代表着一次线上互动,这种身临其境的震撼远非冰冷的报表所能表现出的。
领导凝视着大屏,突然意味深长地问道:“小陈啊,现在全国网民数量大概就是这个规模了吧?”
“根据最新统计,我国网民数量约2000万。”陈天谨慎作答。
领导轻叹一声,半开玩笑地说:“除去我这样的老同志,全国网民怕是人人都有CC号了。”他话锋一转:“看来网民规模才是制约橙天发展的瓶颈啊。”
“我们注意到部分用户注册了多个账号。”陈天巧妙回应:“产品层面还需要持续优化,满足不同年龄段用户的需求。”
陈天没有承认也没否认,只是在表示在产品层面继续深挖,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。
有些话领导可以提,他却不方便直说,特别是当一众领导面前,会显得过于高调张扬。
领导眼中闪过一丝赞赏。
这个年轻人处事之老练,远不是他这个年龄段该有的素养。
既然今天是来表态支持的,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:“你那天在节目录制中提出的'电脑下乡'计划,我们经过研究,决定先在深城试点,小陈,你有什么具体实施方案?”
陈天心头一震。
从节目录制到试点敲定,短短半月这事儿就有实质性进展,足见上层的重视程度。
幸亏他早有准备,否则今天真要出洋相了,自己信誓旦旦的说要把互联网带进千家万户,却没有一点方案计划。
不说别的,一个不够“成熟稳重”的标签算是贴到头上了。
“领导,我前段时间已经收购了一家电脑组装厂。”陈天胸有成竹的说:“正在研发面向普通家庭的平价电脑,让科技不再高高在上,真正'飞入寻常百姓家'。”
“好!”领导称赞一声,率先鼓掌。
霎时间,整个参观队伍掌声雷动。
待掌声渐息,领导看向陈天的目光已满是激赏。
他原以为陈天还在筹划阶段并在等相关政策,没想到对方早已开始付诸行动,这表明哪怕上面不给政策对方也要实施。
这种不等不靠、说干就干的作风,正是新时代创业者最可贵的精神。
敢想敢为,知行合一,这样的年轻人,才是华夏互联网产业的希望所在。
“小陈你都准备好了,那我也表个态,每台电脑给予你不低于10%的政策补贴,上面和深城地方各承担一半。”
说着,目光扫向在场的粤省官员和卢云。
“省里全力支持。”粤省代表立即回应。
“深城一定配合落实。”卢云的回答同样掷地有声,这个补贴力度深城还是负担的起的。
领导转向陈天时,神色转为严肃:“我只有两个要求:一是必须保证质量,绝不允许以次充好;二是每户农村家庭限购一台。”
陈天挺直腰板,声音铿锵有力:“请领导放心,我在此郑重承诺:这批电脑橙天不仅会保质保量,更将不赚取一分钱利润,全部都按成本价让利给老百姓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