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4章 芯片与系统,祖国作为坚强后盾(2/2)
“不仅如此,”他继续道:“考虑到农村用户多是初次接触电脑,橙天将组建专业的技术服务队,提供上门教学和维护服务。”
领导闻言,目光中闪过一丝诧异。
他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,这个承诺,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。
作为政策制定者,他深知政府与企业的本质区别:政府可以不计成本地推进民生工程,从青藏铁路到偏远山区的通信基站,这些亏本买卖只有国家会做。
而企业的天职就是盈利,即便是惠民项目,也必然要考虑投资回报。
可眼前这个年轻人,不仅承诺零利润,还要自掏腰包组建服务团队。
这种格局和担当,让他不禁重新审视起这个和他孙子差不多年龄的年轻人。
领导深邃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陈天脸上,这个年轻人的眼神清澈而坚定,没有丝毫闪躲与算计。
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。
终于,领导展颜,掷地有声地说道:“有什么需求,你现在尽管提,我会统筹考虑。”
这句话犹如一道惊雷,在随行人员中激起阵阵涟漪。
众人交换着难以置信的眼神,到了这个级别的领导,公开承诺的分量堪比千钧。
这种当着众人面说出的话,如果反悔或没做到,对于个人声望是极为沉重的打击,此前没有哪个领导会当面说出这种承诺。
这不仅代表着无条件的支持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背书。
“统筹考虑”四字看似留有回旋余地,但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:只要陈天的要求不逾越底线,几乎就是有求必应。
一道道艳羡的目光投向陈天。
这个年轻人手中握着的,无异于一把能在华夏各界开疆拓土的尚方宝剑。
陈天深吸一口气,强压下胸中翻涌的激动。
他比谁都清楚这个承诺的价值,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,他将获得难以想象的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。
但他更明白,这样的机遇千载难逢,必须用在刀刃上。
既不能提出非分之想,白白消耗这份信任,也不能浪费在那些凭自身实力就能解决的问题上。
“领导,我想开发属于华夏人自己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硬件,包括......芯片!”
此话一出,造成的轰动不亚于刚才领导的那份承诺。
连见惯大风大浪的领导都不由得怔住了,他微微前倾身体,审视着眼前这个年轻人。
他完全明白陈天这番话的分量,这是在挑战计算机产业最核心的“芯片”与“系统”。
这是当下计算机最重要的两块领域,没有之一。
国家每年在这两个领域都投入了巨额资金,但受制于那份协议,西方技术对华夏封锁,导致收效甚微,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有如此雄心。
领导的目光渐渐变得深邃。
现在他终于明白,所谓的“电脑下乡”不过是陈天宏大棋局中的一步,赚钱与否根本不重要,这个年轻人真正想要的是掌握产业“命脉”。
“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?”领导声音低沉,每个字都重若千钧,“你准备好迎接这场硬仗了吗?”
陈天声音坚定有力:“领导,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前路的艰难,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业,我已经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。”
“在操作系统方面,希望获得中科院红旗Liux系统的完整技术授权,橙天将在其基础上进行深度优化,并确保全系列产品适配,通过市场化应用积累实战经验。”
“在芯片领域,国内已掌握0.3-0.5微米(500纳米)制程技术,我也希望能获得相关专利授权或转让,同时引进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......”
陈天说完最后一个字,只觉得胸中块垒尽消,一股前所未有的畅快感涌上心头。
他从来就不是那种逞英雄的个人主义者,从没想过全部靠自己和橙天来完成这项“伟业”。
在这条充满荆棘的科技攻关之路上,既然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,何必非要单打独斗?
放着现成的体制优势不用,非要自己从零开始,那不是执着,而是愚蠢。
这就是华夏特有的制度优势,那些凝聚着几代科研人心血的技术成果,虽然距离国际顶尖水平尚有差距,但都沉淀在各大研究院所和国有企业之中。
只要获得政策支持,就能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攀登,省去从零起步的漫长征途。
这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,那些手握技术的资本可不会答应总统先生的“无理”要求。
陈天目光灼灼地望向领导。
他需要的,就是这样一个契机。
一个能让橙天站在先辈们打下的坚实基础上,向着科技高峰发起冲击的契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