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武侠修真 > 都重生了谁还当世界首富啊 > 第320章 政策“大礼包”

第320章 政策“大礼包”(1/2)

目录

上午九点整,

深城一把手卢云率领班子成员,前往位于南山区的橙天集团调研考察。

这个豪华阵容一经曝光,在深城政商两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。

这已经算是地方对民营企业最高规格的礼遇了。

卢云望着窗外隐约可见的南山大厦,对此次调研,心中也充满了期待。

不仅因为橙天集团如今已是业务遍及全球的华夏互联网巨头。

更因为这家企业是他主政深城期间,亲自招商引资引进的重点“高新”项目。

这一点至关重要!

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,深城从来不乏世界级企业。

但那些都是前任的成绩。

唯有橙天集团,从落地深城到腾飞,都深深打上了他卢云的印记。

事实证明,陈天没有辜负他的期望。

当初那个仅靠即时通讯软件CC起家的初创企业。

在深城的短短一年间,就接连又孵化出淘宝网和e两大现象级高科技公司。

如果说CC还是在莞城孕育的果实,那么后两者则完全是在深城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参天大树。

此刻回想起来,卢云不禁为自己当初力排众议、特事特批引进橙天的决策感到欣慰。

从土地政策到税收优惠,每一个环节他都顶着质疑大力支持。

体现出了他敢于积极接纳互联网这个“新兴”领域的魄力。

有因必有果,陈天和他的公司没让他失望,孕育出了丰厚的果实。

这段辉煌的经历必将成为卢云仕途履历中最亮眼的一笔。

“慧眼识英”“开拓之士”这样的评价已是板上钉钉。

在这个以经济发展论英雄的年代,这种评价会是他未来扶摇直上最有力的敲门砖。

原本卢云计划等橙天总部园区一期工程竣工后再来考察。

但陈天此次米国之行的轰动效应,让这个行程不得不提前。

全球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,让这位地方主官意识到,他必须在这个关键时刻站出来,向外界传递明确信号。

橙天的辉煌成就,也有深城这片热土的滋养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深城发展的这段日子里,陈天展现出了难能可贵的政治智慧。

橙天哪怕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名气最大,却从未以“明星企业”自居。

陈天也没有因为取得了些成绩,向卢云提出过任何非分要求。

相反,橙天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:

准时足额发放薪资、严格执行劳动法、积极履行各项社会责任......

凡此种种,都让卢云在各个大小会议上谈起这家企业时底气十足、与有荣焉。

这次调研,卢云是带着“有求必应”的诚意而来。

在来的路上,他就已经在心里定下调子。

只要不违反原则,陈天提出的任何要求都可以满足。

作为地方一把手,他手里掌握的资源,足以给这家已经一飞冲天的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。

从人才落户指标到商业地块审批,从税收优惠政策到专项贷款支持。

这些都是他一句话就能敲定的事儿。

当车队缓缓驶入南山大厦前广场时,陈天已在楼下恭候多时。

醒目的“00001”黑色桑塔纳在公司门口稳稳停住。

陈天快步朝桑塔纳后车厢走去,卢云也没等秘书开门,主动推门下车并朝陈天走去。

这个动作让随行的官员互相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。

在体制内,社交礼仪颇为“讲究”。

别小看卢云简单主动的向前几步,这代表他是在与陈天“平辈”相处,完全没有把陈天当成“下属”看待。

两人相向而行,最终握手的位置恰好是正中间。

这个站位被现场数十家媒体的长枪短炮精准捕捉,闪光灯连成一片。

按照惯例,领导视察时企业负责人应该主动迎到车前,而此刻两人互动完全是对等的商务礼仪。

“卢书记百忙之中莅临指导,是我们橙天的荣幸。”陈天微微欠身,语气热忱而不失分寸。

卢云亲切地拍了拍陈天的手背:“陈总说笑了,我们这是来取经的,深城需要更多像橙天这样的标杆企业。”

在简短的媒体见面环节,卢云毫不吝啬对橙天的赞誉:

“陈总年轻有为,带领橙天创造的一个个互联网奇迹,值得我们所有人认真学习。”

花花轿子众人抬,陈天投桃报李:“正是深城这片创新开放的沃土,才孕育出了今天的橙天。”

视察工作大多是走个过场,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媒体后续报道提供宣传素材。

但卢云今天的考察却格外细致入微。

与寻常走马观花式的调研不同,他特意要求安排完整的考察路线。

他坚持要走遍橙天的每一个核心部门,三个王牌业务:CC即时通讯、淘宝电商平台和e,一个不落地进行实地调研。

在三个多小时的考察中,卢云展现出了惊人的专业素养。

他不仅认真听取陈天的讲解,还会适时抛出几个切中要害的问题:

“CC的海外运营策略和国内有哪些不同?”

“淘宝的支付系统安全性如何保障?”

陈天一一作答,两人不时就某个技术细节展开深入讨论。

随行官员都暗暗称奇,从卢云对互联网行业的了解程度可以看出,这绝不是提前临时做功课,而是大量的日常积累。

时近正午,考察终于结束,陈天适时提议:“领导,我在附近安排了便餐,不如先用过午饭再继续?”

谁知卢云却笑着指了指电梯:“听说橙天的员工食堂在业内很有名气?不如带我们去体验一下?”

见陈天略显迟疑,他又半开玩笑地补充道:“怎么,陈总该不会是怕我们吃穷了公司吧?”

“领导说笑了,”陈天连忙解释:“只是担心食堂的粗茶淡饭怠慢了各位领导。”

“诶,这话就不对了。”卢云转向身后的班子成员:“我们下来调研,就是要看、要体验最真实的情况。”

“汉国同志,你说是不是?”

刚刚升任代市长的张汉国会意地接过话茬:“卢云同志说得对,企业的员工食堂最能反映企业文化和管理水平。”

“今天我们就当一回橙天的'编外员工'。”

说完,张汉国还对陈天开了个玩笑:“陈总放心,我们都会付饭钱。”

其他领导也纷纷附和。

“我可是听说橙天的食堂有'小五星级'的美誉,今天总算能一饱口福了。”

“正好取取经,看看怎么让我们机关食堂也提升提升。”

这一番对话,巧妙化解了陈天的顾虑,还将略显严肃的考察氛围变得轻松活泼了许多。

陈天注意到,卢云说笑间,已经不动声色地将“员工餐”这项纳入了调研议程。

陈天不再推辞,对自家食堂的伙食质量他充满信心,连他自己平日也常在这里用餐。

当领导们步入宽敞明亮的员工餐厅时,眼前景象让见多识广的官员们都为之一怔。

长达二十余米的自助取餐区里:

红亮诱人的油焖大虾,泛着琥珀色光泽的红烧肉,皮黄肉嫩的白切鸡,香气扑鼻的青椒炒牛肉......

汤品区里:老鸭汤、排骨汤、紫菜蛋汤也都冒着腾腾的热气。

还有摆的琳琅满目的时令水果、精致甜点。

众人看的是目不暇接。

“陈总,这就是你说的'粗茶淡饭'?”

张汉国指着餐盘里足有巴掌大的油焖虾,半开玩笑地问道。

作为分管经济的市长,他十分清楚这样的餐饮标准意味着多大的成本投入。

陈天笑着解释:“互联网行业工作强度大,员工还经常加班。”

“我们始终坚持一个理念,不能让员工饿着肚子写代码。”他顿了顿,又补充道:“其实也就是些家常菜,胜在食材新鲜、种类丰富。”

卢云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餐厅环境。

窗明几净的用餐区,井然有序的取餐队伍,脸上全是满足神情的员工们。

这些都在印证着橙天“以人为本”的企业文化并非空话。

他拿起餐盘,对随行人员说:“既然来了,就都尝尝橙天的'家常菜'。”

卢云要不是想到今天自己是临时起意来食堂用餐,还真会怀疑陈天这是提前准备下,给他们做的“秀”。

他们都是见过世面的人,之所以惊讶,倒不是说这些菜肴都是多么稀有的山珍海味。

这些菜如果放到大酒店只是稀松平常的水准。

众人惊讶的是橙天员工餐能达到这个水准。

取餐过程中,几位局长小声议论:“这标准比我们机关食堂高多了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