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苟活乱世,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> 第240章 四面楚歌

第240章 四面楚歌(1/2)

目录

此时的秦明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。

如今的黑山县县城中,数百平安卫的士兵占据地利,有坚固的城防,城中还有大量的粮食,面对秦明的民壮团,固守数月不成问题。

而且几天后,随着雁北关援军的到来,他们立刻就可以转攻为守。

相比平安卫的士兵,雁北关这些百战的精锐战力要强大的多,加上如今秦家村火器已经消耗殆尽,倘若再来一次防守战,面对数倍的精兵,胜利的几率恐怕会很低。

所以在这些边关的精兵没有赶到之前,他最好能占据县城,这是最好的结果。

回到村子,秦明再次让自己的老丈人范今执笔,又写给了肖青山一封信,随后通过信鸽传了出去。

看着飞走的信鸽,秦明目光复杂。

肖青山愿意帮忙最好,但是如果他不愿意帮忙,秦明也有后手。

信鸽扑棱着翅膀,腾空而起,穿过灰蒙蒙的天空,朝着县城的方向飞去。

秦明站在原地,望着那小小的身影渐渐变成一个黑点,目光复杂。

这封信是希望,也是赌注。

肖青山若是愿意点头,事情还有转机;若是不愿意,他也只能走后手了。

当天下午,秦明叫来了杨玉莲。杨玉莲穿着一身劲装,腰间别着短刀,刚从村西的粮仓回来,脸上还沾着些许谷糠。“大哥,叫我来是有要事?”

“你亲自带些人,把粮仓里的三成粮草运到余家寨的山林营地。”

秦明压低声音,“让余家寨的人把机关都检查一遍,再清点一下落脚点的补给,咱们得留条退路。”

杨玉莲点点头,她知道秦明的顾虑:“我选二十个稳妥的壮丁,用麻布裹着粮袋,趁着午后的雾色走,路上会按约定留记号,不会出岔子。”

余家寨的人虽说武力比不上秦明手下的老军户,也比不上那些擅长山林作战的夷人部族,却在跟官府的几十年对抗里,攒下了旁人没有的“家底”。

他们的主营地藏在深山老林里,入口用枯木、藤蔓伪装,底下还挖了陷阱,插着削尖的竹刺,等闲人根本找不到,更别提闯进去。

营地里能容纳数百人,有水井、粮仓,还有专门存放兵器的地窖,就算被围困,也能撑上一阵子。

更妙的是他们的临时落脚点。

余家寨的人在周边的林地里,偷偷建了上百处藏身的地方,有的藏在老槐树的树洞里,洞口用苔藓盖着,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;有的挖在土坡下,上面铺着木板,再盖一层腐叶,掀开就能钻进去;每个落脚点里都藏着干粮、水囊,还有短刀、弓箭,足够几十人躲上几天。

就是靠着这“狡兔三窟”的布置,余家寨当年被官府围剿了好几次,都没能被彻底灭了,总能留下些“火种”。

秦明心里清楚,若是真到了抵不住雁北关援军的那一步,进山打游击就是他们唯一的活路,至少能保住村里的老弱,保住这些跟着他的弟兄。

而此时的黑山县县城,早已没了往日的热闹,只剩下一片死寂。

天刚擦黑,街上的商铺就全关了门,门板上还贴着粗粗的木闩,像是怕有人闯进来。

街灯灭了大半,只有城墙上的火把在风中摇曳,投下忽明忽暗的影子,照亮了城垛后士兵们紧绷的脸。

这些士兵握着长枪,来回巡查,脚步匆匆,不敢有丝毫懈怠,耿精忠的死像一块石头,砸在每个人的心里,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。

偶尔能看到几扇窗户缝里透出微弱的光,那是百姓们在偷偷张望。

自从平安卫进驻县城,耿精忠就以“平叛需粮”为由,逼着富户和商家交税,交不出来的,就派兵上门抢,有的小商贩还被打得头破血流。

短短几天,县城里就没人敢出门了,家家户户都把大门关得严严实实,连孩子的哭声都压得低低的,生怕惹来官兵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