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1章 影子排队等风叫名字(1/2)
那道模糊的影子在墙上轻轻晃动,宛如水波中的倒影,不再死寂。
它仿佛在告诉这个无声世界的少年,有些回应,无需言语。
天光破晓,第一缕晨曦刺破薄雾,精准地投射在巷口的陶碗之上。
聋儿循着光走去,脚步轻得像猫。
他蹲下身,好奇地凝视着碗底的霜痕。
一夜之间,那原本只有两字的“小芽”霜痕,竟在边缘凝结出新的冰晶,巧妙地勾勒出了第三个字的轮廓——光。
“小芽光”。
三个字静静地躺在碗底,霜白晶莹,仿佛本身就是一段被冰封的月光。
就在这时,巷口那股熟悉的风再次涌来。
但这一次,它不再是单一的音节,不再是孤独的呼唤。
风声穿过狭窄的巷道,被挤压、拉长,竟分化出三个清晰的音调,如同一支古老而悠扬的歌谣。
“小—芽—光!”
声音在聋儿的骨骼中震动,他虽听不见,却能清晰地“看”到这声音的形状。
他眼中的世界,万物都在随着这三个音节的节奏微微颤抖。
他正要咧开嘴笑,眼角的余光却瞥见了一抹熟悉的影子。
巷口尽头,那个拄着细长木杖的小女孩不知何时已经站在那里。
风吹动着她破旧的衣衫,却吹不散她身影中的那份孤寂。
然而,今天她不再是那个沉默的雕像。
她微微侧着头,那姿态,分明是在侧耳倾听。
风再次拂过。
“芽——”
女孩的影子轻轻点头,仿佛在回应一个最亲切的乳名。
风声再转。
“光——”
女孩的嘴角,那从未有过表情的唇线,竟微微上扬,露出一个浅淡却真实的微笑。
聋儿的心猛地一跳。
他瞬间明白了。
那个拄杖的女孩,她的全名叫“小芽光”。
影子,原来也和人一样,在排着队,等待着风,用最温柔、最完整的声调,叫出自己被遗忘的全名。
与此同时,村东的武馆之内,晨练的鼓声尚未敲响。
老武师最小的徒弟岳山,一个虎头虎脑的幼童,正在场心扎着马步。
他遵循师父的教导,气沉丹田,猛地向下一踏。
这一踏,并非寻常的跺脚,而是蕴含着某种奇特韵律的七步连环。
第一步,第二步……第七步落下!
“咚!”
一声闷响自地底深处传来,仿佛大地的心脏被他这一脚给踏响了。
紧接着,一声沉闷却清晰的音节从地面震荡而出,卷起尘土:“跑!”
一股旋风毫无征兆地从地底涌出,像一条无形的巨蟒,绕着整个演武场狂奔一周。
院中的落叶、尘土、草屑全被卷上半空,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。
然而,这股狂暴的风在冲到场心时却骤然停下,温柔地盘旋在岳山身边,低低地,带着金石之音,唤出了一个完整的名字。
“岳—山—跑!”
刹那间,岳山背后那道平日里被朝阳拉得长长的影子,竟从地面上缓缓浮起。
那不再是武师岳山威严如炬的守护之影,它一反常态,竟对着虚空中的风,深深地躬下身,行了一个古老而郑重的武者之礼。
风绕着它的影子盘旋三周,似乎在接受这份敬意。
而后,风声再起,更响,更沉。
“岳山跑!”
随着这声呼唤,那道躬身的影子缓缓消散,并非被风吹散,而是化作无数细微的土黄色光点,一点点沉入脚下的土地,融入了这片承载了无数汗水与拳风的地脉之中。
当夜,老武师巡视院落,无意中发现场心那棵百年藤蔓的根部,竟浮现出三个银光闪闪的字迹——“岳山跑”。
那字迹并非刻上,而是由无数根比蛛丝还细的银色根须缠绕而成,与藤蔓的血脉紧密相连,仿佛在随着大地的脉搏一起呼吸。
老武师浑浊的双眼瞬间湿润了。
他知道,那位守护了武馆百年的先祖,他的名字,终于跑进了这片土地的心跳里。
夜更深了。村西头,新妇玄音正在灯下织布。
她心灵手巧,但今夜却有些心神不宁。
不知为何,桌上的油灯灯焰一直在不安地跳动。
她仔细一看,那豆大的火苗,每一次跃动,都仿佛在空中勾勒出一个字的轮廓——“听”。
不多不少,正好跳了七下。
第七下跳完,一缕夜风仿佛得到了指令,从窗户的缝隙间悄然钻入。
它没有吹熄灯火,反而像一条有生命的绸带,贴着斑驳的土墙游走。
风过之处,墙壁上被灯光投射出的光影,竟开始扭曲、组合,最终拼出了三个清晰的大字。
“玄—音—听!”
玄音的影子,那个总是在她疲惫时默默抚摸自己心口的影子,此刻也从墙上剥离。
它不再抚心,反而伸出由光影构成的虚幻之手,轻轻抚摸着风在墙上留下的痕迹,那动作,温柔得像是在触摸一位久别重逢的故人。
风声再次在屋内回响,这一次,带着某种神圣的韵律。
“玄音听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