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章 国际官司:打赢专利侵权案(1/2)
东京的梅雨季总是裹着化不开的潮湿,沈星晚坐在律所会议室的窗前,指尖划过桌上厚厚的专利文件,纸张边缘被她反复摩挲得发毛。窗外的雨丝斜斜地打在玻璃上,晕开一片模糊的水痕,像极了这三年来缠绕在心头的焦虑。她穿着件藏青色的真丝衬衫,是用自家研发的可降解面料做的,领口别着枚银色的专利证书造型胸针——这是技术团队去年为她定制的,胸针背面刻着“可降解面料专利号ZL2019xxxxxx”,此刻冰凉的金属硌得她胸口发紧,却也让她混沌的思绪清醒了几分。
“沈厂长,山田株式会社的律师刚提交了新的抗辩材料,说咱们的专利‘缺乏创造性’,还反诉咱们恶意诉讼。”主律师张教授推门进来,他穿着件熨帖的深灰色西装,头发花白却梳得一丝不苟,金边眼镜后的眼睛里满是疲惫,手里的文件袋上还沾着雨水,“他们甚至找了日本纺织协会的专家背书,说可降解面料的配方在行业内属于‘公知技术’,咱们的专利不算数。”
沈星晚猛地抬头,眼底的红血丝清晰可见。这场围绕可降解面料专利的侵权官司,已经在东京地方法院拖了整整三年。三年前,她发现日本山田株式会社生产的“绿动”系列服装,使用的面料配方与红星厂的专利高度重合——同样以玉米淀粉为原料,同样添加了3%的聚乳酸纤维,甚至连染色工艺都和她的团队研发的“低温固色法”如出一辙。可对方不仅拒不承认,还一次次用各种理由拖延诉讼,从质疑专利有效性到销毁生产记录,手段层出不穷。
“缺乏创造性?”沈星晚拿起对方的抗辩材料,指尖用力到指节发白,“咱们的研发日志上,从2017年就开始记录配方调整,光实验数据就有整整三大箱,每次调整都有国际检测机构的报告。他们2020年才申请的专利,凭什么说咱们的专利没创造性?”
“他们说咱们的实验数据‘未经日本机构认证’,不算有效证据。”张教授叹了口气,坐在她对面,“日本的专利诉讼本就对本土企业更宽容,加上山田株式会社在当地有不小的影响力,法官虽然没明说,但几次庭审都在给咱们施压,要求补充更多‘本地化证据’。”
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,陆战锋走了进来。他刚从大阪的原料供应商那里核实完证据——对方曾给山田株式会社提供过与红星厂专利配方一致的原料,却在山田的施压下改口。他身上的军绿色夹克还滴着雨水,裤脚沾满了泥点,脸上却没什么疲态,只是快步走到沈星晚身边,粗糙的手掌轻轻覆在她冰凉的手背上:“别慌,我刚拿到了供应商的录音。虽然他不敢出庭作证,但录音里他承认,山田在2019年底就从他那里买过咱们专利配方的原料,比他们申请专利的时间早了五个月。”
沈星晚抬头看他,眼眶瞬间热了。这三年,陆战锋几乎陪她跑遍了日本——从东京的法院到大阪的工厂,从北海道的检测机构到九州的原料市场,每次她因为证据不足而焦虑失眠时,他都会默默帮她整理材料,陪她熬到天亮。有次她在庭审后情绪崩溃,蹲在法院门口哭,他就蹲在她身边,把自己的夹克脱下来裹在她身上,一句话不说,却用掌心的温度传递着无声的支持。
“录音能当证据吗?”张教授急忙问,眼里闪过一丝希望。
“可以。”陆战锋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录音笔,外壳已经被磨得有些掉漆,“我找日本的公证机构做了认证,虽然效力不如人证,但结合咱们的研发日志,足够反驳他们的‘公知技术’说法了。”他顿了顿,看向沈星晚,语气温柔却坚定,“还有三天就要开庭了,咱们再把证据链理一遍,我陪着你,不会出问题的。”
接下来的三天,三人几乎没合过眼。他们把三年来的所有材料重新梳理——从2017年的第一份配方草图,到2019年的专利申请文件;从国际检测机构的17份报告,到山田株式会社产品的成分分析;再加上新拿到的录音证据,整整堆满了一张长桌。张教授负责梳理法律逻辑,陆战锋帮忙核对时间线,沈星晚则专注于技术细节,比如指出山田产品中聚乳酸纤维的含量(3.1%)与她的专利配方(3%)仅差0.1%,这是生产误差而非配方差异。
“你看这里。”沈星晚指着检测报告上的数据,“咱们的专利里明确写了,聚乳酸纤维含量控制在2.8%-3.2%之间,山田的产品刚好在这个区间内,而且他们的低温固色温度是65c,和咱们专利里的60-70c完全吻合。这不是巧合,是赤裸裸的抄袭。”
陆战锋凑过去看,鼻尖不小心碰到她的额头,两人都愣了一下,随即又默契地移开目光。张教授在一旁假装整理文件,嘴角却偷偷扬起——这三年,他看在眼里,沈厂长和陆师傅的感情,就像这专利配方一样,看似平淡,却藏着外人不懂的坚韧和默契。
庭审当天,东京地方法院的旁听席坐得满满当当。山田株式会社的代表山田雄一穿着一身笔挺的黑色西装,头发梳得油光水滑,一开始还带着傲慢的笑意,直到张教授拿出研发日志——泛黄的纸页上,每一次配方调整都有沈星晚和技术人员的签字,时间戳清晰地显示着2017年至2019年的研发历程,比山田的专利申请日早了近一年。
“这只是贵方单方面的记录,不能证明这些配方真的投入了实际研发。”山田的律师狡辩道,他推了推眼镜,语气带着不屑,“我们有证据证明,贵方在2019年之前,从未生产过该配方的面料,这些日志很可能是事后伪造的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