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章 朝堂轮对,物格而后知至(1/2)
在大明一朝,言官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,主要是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,品级不高,但权势极重。
一般来说,言官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规谏皇帝、左右言路、弹劾百官、按察地方等。
可以说,朝廷上下,就没有言官不能说的地方,而且这些人身处清水衙门,钱财是不敢想了,只能以直博名,换个好名声。
于是,言官就成了皇帝和手握大权的重臣最讨厌的一群人,每每有什么国家大事,这群人都要跳出来指手画脚。
比如此时,一听朱棣要大动干戈,就有人迫不及待要出来劝阻了,这人是个御史,唤作任永良,一个七品小官。
眼见此人出列,朱棣便抬起眼来,淡淡道:“爱卿有何事要奏,若是与变法无关,便向内阁递个折子即可!”
而他如此一问话,任永良便持朝笏一拜道:“陛下,微臣奏报,便与这变法有关!”
“方才听得圣旨云以太子殿下统筹新学,一改旧制,并改翰林院为文学院,不再增加翰林。”
“斗胆敢问陛下所谓新学为何学?旧制又是何制?莫不是陛下要改之学,乃是圣人之言,要改之制,乃是科举旧制?”
“若真是如此,下臣敢情陛下收回成命,不然一旦广而告之,必惹天下读书人之唾骂!”
他这一冲锋,众人便找到了进攻的方向,眼下虽然皇帝要行变法,可终究变法还没落地,他们找不到攻击的地方。
然则变法之前,皇上要改什么新学,这就是一个大问题!他们都是学习圣人之言至今,可见这就是朱棣口中的旧学。
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学?什么又是旧制?改了之后,他们以后还怎么为圣人立言?
想到此处,一时间便有几个御史,握紧了朝笏,准备带头冲锋,好好在朝堂上露露脸。
朱棣见此,自是一阵头疼,索性看向了朱高燨道:“老四,你来给大家说说什么叫新学!”
其实今天从一开始,朱高燨和朱高煦等人就在朝堂上,不过因为他们身份高贵,自然不是和朝臣一同入门。
此时也是站在文官之首,一直默默无言,听得朱棣的召唤,他便出列领旨,又看向了御史道:“敢问这位先生,高姓大名?”
见朱高燨亲自奏对,任永良不敢怠慢,急忙行礼道:“回琼王殿下,小姓任,名永良,字忠之!”
“原来是任先生!”朱高燨问着,点头笑道:“那不知任先生以为,这学问是新的好,还是旧的好?”
“当然是旧的好!”任永良想也不想便道:“如今我等所习经义,皆是古时得来,有此旧学,方有如今学问之盛!”
“好,很好!”朱高燨见他如此,便又笑道:“那敢问程朱理学是新学还是旧学?”
“这.....”任永良闻之,顿时一愣,突然意识到事情不对劲,他本以为朱高燨要用新学和旧学比,下意识就肯定了旧学的好处。
可没想到朱高燨话锋一转问起了程朱理学,相比四书五经来说,程朱理学当然算是旧学了!
偏偏程朱理学是现在官方影响力最大的学派,没有之一,一旦他再说旧学好,那朱高燨直接来个改的是程朱理学,那他就有些被动了!
想了片刻,他便皱眉道:“比之圣人言,程朱理学自然是新学,然则理学乃代圣人立言,虽是新学,却也不差多少!”
可他一说出这话,朱高燨便哦了一声,又笑问道:“那依任大人这话,是不是代圣人立言,这新学便可推行了?”
“这....这......”任永良再次哑口无言,他没想到,这个琼王会如此难缠,逮着一点问题就不放手!
而这个问题也不好回答,万一对面说自己的新学就是在代圣人,他还能怎么去驳斥?
“这还需得看着新学到底是什么学问!”犹豫了片刻,他沉声道:“若是借代圣人立言而一派胡言,那新学便不可推行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