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5章 百草堂之洋葱(2/2)
第二天一早,张娜再次来到钱多多的药材铺。钱多多正坐在柜台后拨算盘,见她来了,头也不抬:“我说了,皮牙子得等三天,还得三倍价,你要是不同意,就别来了。”
张娜从口袋里掏出玉佩,放在柜台上:“钱老板,这东西你认识吗?昨天晚上,有人看见刘二狗和郑钦文拿着孙玉国给的银子,去赌坊挥霍,还说要把你和孙玉国勾结的事捅出去,让官府来查。”
钱多多拿起玉佩,脸色瞬间变了——他最怕的就是官府查账,要是被查出和孙玉国勾结,他的药材铺就完了。
“这……这是误会!”钱多多连忙起身,脸上堆起笑容,“张嫂子,你别听他们胡说。其实我这里还有些皮牙子,是之前预留的,我这就给你装,按原价,不,按半价!”
张娜心里松了口气,跟着钱多多去后院装货。看着满满的几袋皮牙子,她知道,这是林婉儿的计划起作用了。
回到百草堂,张娜把皮牙子交给王宁,兴奋地说:“阿宁,钱多多终于肯卖了,还按半价!林姑娘的办法真管用!”
王宁接过皮牙子,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。他看着眼前的皮牙子,仿佛看到了希望——有了这些药材,就能治好村民们的病,孙玉国的阴谋也该破产了。
当天下午,百草堂里就忙碌起来。王宁和张阳按之前的方法,煮洋葱水、捣洋葱泥,王雪则负责给村民们敷药、讲解用法。李大娘敷上洋葱泥后,不到半个时辰,就说溃疡处不那么疼了。
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,王宁心里一阵欣慰。可他也清楚,这只是开始,孙玉国绝不会善罢甘休,接下来,还有一场硬仗要打。
晨雾还没散尽,百草堂的门就被推开了。李大娘挎着个布篮子,脚步轻快地走进来,胳膊上的溃疡处已经结了层薄痂,再也不见之前渗血的模样。她把篮子往柜台上一放,声音洪亮:“王大夫,王大夫!你快看看,俺这胳膊不疼了!”
王宁正低头捣着皮牙子,闻言抬头,见李大娘脸上满是笑意,连忙放下石臼:“大娘,让我瞧瞧。”他轻轻掀开李大娘胳膊上的纱布,只见原本红肿流脓的溃疡处,如今只剩淡粉色的新肉,结痂边缘还透着健康的红晕。
“太好了!”王宁松了口气,“再敷两天药,就能彻底好了。”
“多亏了你这‘皮牙子药’!”李大娘从篮子里掏出几个热乎乎的馕,往王宁手里塞,“这是俺连夜烤的,你和弟妹们尝尝。昨天俺家那口子还说,要是早知道皮牙子能治病,咱也不用遭那么多罪了!”
王雪在一旁笑着接话:“大娘,这皮牙子不仅能治溃疡,煮水喝还能治腹胀呢。昨天张叔给李大哥煮了一碗,今天早上他就说肚子不胀了,还能下地干活呢。”
说话间,越来越多的村民涌进药铺,有的是来换药的,有的是来求药的。王宁和张阳分工合作,一个给村民敷药,一个讲解洋葱水的煮法,王雪则忙着登记,张娜在一旁烧水煮皮牙子,药铺里满是洋葱的辛香,却丝毫不见往日的沉闷。
可就在这时,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。孙玉国穿着绸缎长袍,带着刘二狗和郑钦文闯了进来,他一进门就指着王宁的鼻子骂道:“王宁!你好大的胆子!竟敢用些不值钱的皮牙子糊弄村民,要是出了人命,你担得起责任吗?”
刘二狗跟着帮腔,手里举着个空药碗:“就是!昨天我二舅喝了你这洋葱水,晚上就肚子疼,现在还躺在床上呢!你这是谋财害命!”
村民们顿时骚动起来,几个刚要喝洋葱水的人,手里的碗都停在了半空。王宁皱起眉头,冷静地说:“孙大夫,说话得讲证据。你说我用皮牙子糊弄人,可李大娘的溃疡、李大哥的腹胀,都是用皮牙子治好的。至于你二舅肚子疼,说不定是吃了别的东西,跟我的洋葱水可没关系。”
“你还敢狡辩!”孙玉国气得脸都红了,“我这就带村民去官府告你,让官府来评评理!”
“孙大夫,别急啊。”张阳突然开口,他推了推老花镜,从药柜里拿出一个纸包,“这是昨天从你济世堂买的‘清瘟散’,我已经验过了,里面加了泻药。村民们喝了你的药,虽然暂时缓解了腹胀,可泻药会损伤脾胃,还会加重溃疡。你敢说,你这不是谋财害命?”
孙玉国脸色瞬间变了,他强装镇定地说:“你……你胡说!我这‘清瘟散’是用名贵药材做的,怎么可能加泻药?”
“是不是胡说,一验便知。”林婉儿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,她手里拿着个小瓷瓶,“这是我从你药铺后院的垃圾桶里找到的泻药粉末,和你‘清瘟散’里的成分一模一样。另外,我还看见郑钦文昨天偷偷给刘二狗的二舅塞了包东西,想必就是让他假装肚子疼,来诬陷王大夫吧?”
郑钦文脸色惨白,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。刘二狗见状,连忙把责任推到郑钦文身上:“是……是他让我做的!孙掌柜说,只要能搞垮百草堂,就给我一百两银子!”
“你胡说!”孙玉国气得浑身发抖,指着刘二狗骂道,“我什么时候让你这么做了?你别血口喷人!”
村民们这下都明白了,纷纷指责孙玉国。之前去济世堂买药的妇人更是气得哭了起来:“怪不得我家娃喝了你的药,溃疡越来越严重,你这黑心的东西,竟然骗我们!”
“把他赶出去!”不知是谁喊了一声,村民们纷纷围上来,孙玉国见状,吓得拉着刘二狗和郑钦文,狼狈地逃出了药铺。
看着孙玉国逃走的背影,村民们都松了口气。李大娘走到王宁身边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王大夫,多亏了你,咱们才没被那黑心的东西骗。以后咱们就信你,信你这皮牙子药!”
王宁笑了笑,拿起一个皮牙子:“其实这皮牙子不仅能治病,还能当蔬菜吃。咱们村气候干燥,饮食又油腻,平时多吃点皮牙子,还能预防腹胀和溃疡呢。”
“那咱们以后就多种点皮牙子!”一个村民大声说道,“明天我就把家里的空地腾出来,种上皮牙子!”
“我也种!”“我也种!”村民们纷纷响应,药铺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。
王宁看着眼前的场景,心里暖暖的。他知道,这场风波虽然过去了,但孙玉国绝不会善罢甘休。不过,有村民们的支持,有皮牙子这味好药,他有信心守护好百草堂,守护好月牙村的村民们。
一场初雪落满月牙村时,百草堂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。不是来看病的,而是来要洋葱种子的村民。王宁站在柜台后,看着手里厚厚一叠登记册,忍不住笑了——短短半个月,村里已有三十多户人家报名种洋葱,连之前犹余的钱多多,都托人来要了两斤种子。
“哥,张阳叔说后山那片空地能种,咱们明天就去翻地吧?”王雪抱着一筐刚晒干的洋葱种子走进来,浅青色布裙上沾了些雪沫,脸上却满是笑意。她手里还拿着一本线装书,正是之前林婉儿送来的《西域本草录》,封面上已被她细心包了层牛皮纸,边角处还绣了朵小小的洋葱花。
王宁接过种子,指尖触到干燥的种皮,忽然想起三个月前的困境——那时村民们受病痛折磨,孙玉国趁机搅局,连洋葱都成了稀缺物。如今再看,药铺后院的晒架上晾满了洋葱干,前堂的瓷罐里装着现成的洋葱水,甚至村口的老槐树下,都立起了一块“洋葱药用指南”的木牌,上面写着林婉儿补全的用法:“皮牙子煮水内服,治食少腹胀;捣泥外敷,治恶疮溃疡;温汤清洗,治滴虫之症”。
“阿宁,钱多多来了,还带了不少药材。”张娜掀开门帘走进来,她浅蓝色的围裙上绣着新的花纹,正是洋葱的模样,“他说以后要跟咱们长期合作,还想跟着张阳叔学认药材呢。”
话音刚落,钱多多就提着个布袋子走进来,脸上堆着憨厚的笑:“王大夫,这是我从关内进的当归和黄芪,你看看成色。之前是我糊涂,听了孙玉国的话,差点害了大伙,现在我想明白了,做药材生意,得先有良心。”
王宁接过布袋子,打开一看,里面的药材果然成色极好。他笑着说:“钱老板能想通就好,以后咱们一起把月牙村的药材生意做好,让大伙都能用上好药。”
正说着,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。林婉儿穿着浅紫色衣裙,骑着一匹白马停在药铺门口,她腰间的草药荷包晃了晃,从里面掏出一封信:“王大夫,官府的回信来了。孙玉国因用泻药害人、诬陷同行,被判处流放,济世堂也被查封了。”
村民们听到消息,纷纷围到门口欢呼。李大娘拄着拐杖,拉着林婉儿的手说:“姑娘,多亏了你啊!要是没有你找出证据,咱们还不知道要被孙玉国骗多久呢。”
林婉儿笑了笑,从荷包里拿出一本泛黄的小册子递给王宁:“这是我祖父留下的《西域药草图谱》,里面记载了很多像洋葱这样的本土药材,或许能帮到你。我要走了,去下一个需要药材的村子。”
王宁接过图谱,心里满是感激:“林姑娘,谢谢你。以后要是路过月牙村,一定要来百草堂坐坐。”
林婉儿点点头,翻身上马,白马踏着积雪,渐渐消失在村口。村民们望着她的背影,久久没有散去。
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,月牙村的田野里一片翠绿——那是村民们种的洋葱。王宁带着张阳和王雪,在田里教大伙如何打理洋葱,如何分辨成熟的鳞茎。张娜则在一旁煮着洋葱水,香气飘得老远,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商客。
“王大夫,这洋葱真能当药卖?”一个商客好奇地问。
王宁笑着点头,递给他一杯洋葱水:“你尝尝,不仅能治腹胀,还能提神。以后咱们月牙村的洋葱,既能当菜吃,又能当药卖,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。”
商客接过水杯,尝了一口,忍不住赞道:“好!我以后每月都来收,咱们长期合作!”
夕阳西下时,村民们扛着锄头回家,田野里留下一片欢声笑语。王宁站在田埂上,看着眼前的景象,又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:“医者仁心,要让每一个村民都能看得起病,吃得起药。”如今,他终于做到了——这不起眼的皮牙子,不仅治好了村民的病,还让月牙村过上了好日子,更让中医药的智慧,在这片乡野间代代相传。风掠过洋葱田,卷起阵阵辛香,那香气里,满是希望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