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重生 > 短篇中草药故事集 > 第329章 百草堂之覆盆子

第329章 百草堂之覆盆子(2/2)

目录

可没等他们松口气,第二天一早,就有村民上门来问:“王大夫,我听说你们采的覆盆子是青的,用了会害人,是不是真的啊?”王宁一愣,连忙解释:“都是挑的绿转黄的好果子,怎么会是青的?”

正说着,又有几个村民来打探,言语间都带着疑虑。张娜从外面回来,脸色凝重:“王宁,不好了,镇上都在传,说咱们百草堂用未成熟的青覆盆子入药,还说有人吃了会拉肚子。我问了问,是刘二在街头巷尾说的。”

王宁眉头紧锁,他猜到孙玉国不会善罢甘休,却没想到对方会用这种法子造谣。“这是故意搅局,想让村民不信任咱们!”张阳气得攥紧了拳头,“咱们辛辛苦苦上山采药,他们倒好,躲在背后说瞎话!”

王雪急得眼圈发红:“那怎么办?村民要是不信咱们,那些等着治病的老人孩子怎么办?”林婉儿冷静地说:“别慌,谣言最怕事实。咱们把炮制好的覆盆子和青果摆出来,让村民自己看,再让吃过汤药的人说说效果,自然能澄清。”

王宁点头,立刻让张阳搬来一张桌子,摆在百草堂门口,又把炮制好的覆盆子、新鲜的青果和半熟的果子分别装在三个盘子里,贴上标签。他站在桌前,等村民渐渐围过来,便拿起一个青果和一个炮制好的覆盆子:“大家看,青果是全绿的,又硬又涩,而咱们用的覆盆子是绿转黄的,摸起来有弹性,闻着有果香。《本草纲目》里写得明明白白,只有这种果子才有药效,青果根本不能入药。”

这时,赵大叔抱着孙子走过来,大声说:“我家娃昨天喝了王大夫的汤药,夜里就没尿床了!要是青果能有这效果,我把头拧下来给你们看!”李阿婆也拄着拐杖过来,指着盘子里的覆盆子:“我昨天也喝了,今天头晕好多了,眼睛也亮堂些了。王大夫是好人,不会骗咱们的!”

村民们听了,又看了看盘子里的果子,渐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。有人小声说:“肯定是济世堂故意造谣,想抢生意!”“就是,孙玉国那人,平时就爱耍小聪明!”

王宁看着渐渐散去的村民,心里松了口气,却也知道,这只是暂时的,孙玉国没达到目的,肯定还会想出别的法子来。他回头看了看屋檐下晾晒的覆盆子,阳光洒在果子上,泛着淡淡的光泽,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,等着能早日治愈村民的病痛。

谣言澄清后,百草堂前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。可王宁看着陶罐里仅剩的新鲜覆盆子,依旧愁眉不展——就算加上正在阴干的那些,也只够支撑五天,钱多多的商队还没消息,若等不到新的药材,后续的治疗还是会断档。

这天傍晚,王雪帮着张娜收拾药铺,无意间听到几个村民在门口议论:“后山的老林里也有覆盆子,就是路太险,还有野猪出没,没人敢去采。”王雪眼睛一亮,立刻跑去告诉王宁:“爹,后山有覆盆子!咱们去那儿采吧,多采些回来,就能供上村民用药了。”

王宁却摇了摇头:“后山的路我知道,有段悬崖坡,雨天过后更滑,太危险了。”林婉儿正好从后院进来,闻言说道:“我倒有个主意,咱们可以请村里的猎户帮忙。他们熟悉后山地形,还能防着野兽,咱们给他们付工钱,再送些常用的草药,想必他们会愿意的。”

王宁觉得这办法可行,第二天一早就去找赵大叔。赵大叔听了,拍着胸脯答应:“王大夫,你帮咱们治病,这点忙算啥!我这就去叫上几个老伙计,下午就上山!”

下午,赵大叔带着三个猎户,背着弓箭和绳索,跟着王宁、林婉儿往后山去。后山的路果然难走,到处是湿滑的青苔和断枝,走到悬崖坡前,连常年采药的王宁都倒吸一口凉气——坡上只有几条浅浅的石缝,底下就是深谷,风一吹都让人发晕。

猎户老周从背上解下绳索,一端系在旁边的大树上,另一端绑在自己腰上:“我先下去探探路,你们等着。”他踩着石缝,一点点往下挪,动作麻利得像只猴子。不一会儿,他在坡下喊:“

林婉儿赶紧把准备好的竹篮递下去,猎户们轮流下去采摘,王宁则在坡上接应,把采上来的覆盆子仔细收好。夕阳西下时,他们总算采满了五大篮覆盆子,个个饱满鲜亮,绿黄相间,比西坡采的品质还好。

回到药铺,王雪和张阳早已等着,见采了这么多覆盆子,都高兴得跳起来。王宁却没立刻让大家休息,而是召集众人:“这些覆盆子得赶紧炮制,咱们分分工,争取今晚就晾一半。”

张阳负责清洗竹筛,王雪和张娜分拣果子,林婉儿则继续准备草木灰,王宁则在一旁指导:“晾的时候要每隔一个时辰翻一次,让果子均匀受力,别压坏了。”几人忙到深夜,药铺的屋檐下摆满了竹筛,月光洒在覆盆子上,泛着柔和的光。

可没过两天,新的麻烦又来了。有个村民急匆匆跑来说:“王大夫,李阿婆喝了药后,说肚子有点胀,是不是药材有问题啊?”王宁心里一紧,立刻跟着村民去李阿婆家。

李阿婆躺在床上,脸色有些苍白,见王宁来了,虚弱地说:“王大夫,我喝了药后,尿频好多了,就是肚子胀得难受,不想吃饭。”王宁给李阿婆把了脉,又看了看她喝剩下的药渣,恍然大悟:“阿婆,您是脾胃虚,覆盆子性温,您喝的时候没搭配健脾的药材,所以才会腹胀。”

他立刻回去配了些陈皮和山药,让李阿婆煮水喝,又叮嘱道:“以后您喝覆盆子的药时,就着这陈皮水一起喝,能缓解腹胀。”第二天,李阿婆特意来药铺道谢:“王大夫,你给的药真管用,我肚子不胀了,吃饭也香了。”

这件事让王宁意识到,用药不能只看主药,还得根据患者的体质搭配辅药。他让王雪把这件事记在本子上,又在药铺前贴了张告示,写明不同体质的人服用覆盆子时的注意事项,还免费为村民把脉,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调整药方。

村民们见王宁如此用心,对他更加信任,连隔壁村的人都专程来百草堂求医。王雪看着忙碌的药铺,心里满是敬佩:“爹,原来当大夫不仅要懂药,还要懂人,您真厉害。”王宁摸了摸女儿的头,笑着说:“这都是慢慢学的,你以后也会懂的。”

只是王宁心里清楚,这只是暂时解决了问题,钱多多的商队还没到,若再出意外,后果不堪设想。他站在药铺门口,望着远方的山路,心里默默祈祷:希望商队能早日平安到来。

连着几日晴好,百草堂屋檐下的覆盆子总算晾干了,颗颗缩成深红色的干果,透着淡淡的药香。王雪正跟着张阳把干果装进陶罐,门外忽然传来熟悉的马蹄声——钱多多的商队到了。

钱多多跳下马车,脸上沾着风尘,却笑得爽朗:“王大夫,让你久等了!山路塌方耽误了日子,我这一路紧赶慢赶,总算把覆盆子送来了。”他挥挥手,伙计们立刻搬下几个大竹筐,掀开盖布,里面全是新鲜饱满的覆盆子,绿黄相间,比他们自己采的还要好。

王宁握着钱多多的手,眼眶有些发热:“钱兄,可把你盼来了!村民们还等着药材治病呢。”钱多多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我在路上就听说了孙玉国搞的鬼,这种昧良心的事,咱可做不来。这次我多带了三层覆盆子,够你用一阵子了。”

王雪和张阳忙着清点药材,林婉儿则在一旁帮忙分拣,药铺里顿时热闹起来。张娜端来茶水,笑着说:“钱老板一路辛苦,快歇歇,我去炖只鸡,给你们补补身子。”

可没等大家松口气,济世堂的伙计突然跑了进来,慌慌张张地说:“王大夫,不好了!孙老板和刘二在山上采覆盆子时,摔下山坡了,现在躺在家里动不了,求您去看看!”

王宁愣了一下,随即起身:“走,去看看。”王雪有些不放心:“爹,他们之前那么对咱们,您还去帮他们?”王宁摸了摸女儿的头:“医者仁心,不管他们之前做了什么,现在生病了,咱们不能见死不救。”

林婉儿和张阳也跟着一起去了济世堂。孙玉国躺在床上,腿上缠着带血的布条,脸色惨白,刘二则坐在地上,胳膊不敢动弹。见王宁进来,孙玉国眼神躲闪,声音沙哑:“王大夫,我……”

王宁没多说什么,上前为孙玉国把脉,又查看了他的伤口:“腿骨裂了,得好好休养,我给你开副接骨的药方,再配上些覆盆子,能帮你补补肝肾,促进恢复。”他又转向刘二,检查了他的胳膊:“只是脱臼了,我帮你接上,以后可得小心些。”

刘二红着脸,不敢看王宁:“王大夫,之前是我不对,不该听孙老板的话,毁你的药材,还造你的谣……”孙玉国叹了口气,声音低沉:“王大夫,是我糊涂,为了抢生意,做了对不起你的事,也对不起村民。以后我再也不搞那些歪门邪道了,好好经营药铺,多向你学习。”

王宁点点头:“知错能改就好。以后咱们两家药铺,不如一起为村民做事,青溪镇的草药资源丰富,咱们可以联手教村民辨识、采收覆盆子,既保证药材供应,也能让大家多份收入。”

孙玉国眼睛一亮,连忙点头:“好!就听王大夫的!我这就叫人去准备,明天就跟你一起去山上,教村民采覆盆子。”

接下来的日子,王宁带着孙玉国、钱多多和村民们一起上山,教大家辨认覆盆子的植株、判断采收时机,还把炮制的方法也教给了大家。林婉儿则在一旁记录,整理成小册子,分发给村民。

青溪镇的覆盆子越采越多,王宁还跟钱多多商量,把多余的覆盆子卖到外地,让村民们的收入翻了番。大家都说,是王大夫的仁心,让青溪的覆盆子成了“致富果”。

这天,林婉儿收拾好行李,对王宁说:“王大夫,我该继续云游了。青溪的事已经圆满,以后有机会,我还会来看你们的。”王宁挽留道:“不再多留些日子吗?村民们都很喜欢你。”

林婉儿笑着摇头: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,我还要去别的地方,把中医药的知识带给更多人。”她从怀里掏出一本药典,递给王雪:“这是我多年积累的药方,里面有不少用覆盆子入药的方子,你好好学,以后一定能成为像你爹一样好的大夫。”

王雪接过药典,眼眶红红的:“林姐姐,我会好好学的,以后我也会像你一样,把中医药传承下去。”

林婉儿走后,王宁看着药铺里忙碌的女儿和张阳,又看了看窗外正在晾晒覆盆子的村民,心里满是欣慰。孙玉国也时常来百草堂,跟王宁探讨医术,两家药铺再也没有了竞争,反而成了最好的伙伴。

每到夏初,青溪镇的山上就满是采覆盆子的村民,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间。王雪渐渐能独当一面,不仅能准确辨识药材,还能根据村民的体质开药方。王宁看着女儿的成长,心里清楚,中医药的传承,就在这一辈辈人的坚守与付出中,像青溪的溪水一样,源源不断,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