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6集:柳如氏的生意经(2/2)
店里渐渐热闹起来,每天都有女眷上门,有的选料子,有的跟绣娘商量花样,连柜台前都常常挤满了人。柳如氏特意在店里添了两张桌子,摆上茶水点心,让等候的顾客坐着歇脚。王福忙得脚不沾地,却笑得合不拢嘴——每天打烊后清点账本,零剪的销量都比前一天多些。
一个月后,柳如氏再拿起账本,零剪那一页的数字让王福惊得差点把手里的算盘掉在地上。“夫人,夫人!”他指着账本,声音都有些发颤,“零剪卖了七十九匹!翻了三倍还多!这、这也太神了!”
柳如氏接过账本,看着上面的数字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“其实也没什么,”她轻声说,“做生意,得想着顾客需要什么。她们买零剪,图的就是个新鲜、特别,咱们给她们绣上名字和喜欢的纹样,让她们觉得这料子是独一份的,自然就愿意来了。”
王福搓着手,满眼佩服:“夫人这脑子,真是比我这做了三十年布商的还灵光!要不是您想出这定制服务,咱们这零剪的生意,还不知道要冷清到什么时候呢!”
正说着,门外传来一阵喧哗,只见一群穿着各异的女眷簇拥着一位夫人走了进来。为首的夫人穿着宝蓝色的锦裙,头上插着金步摇,正是沧州城里有名的富户张夫人。“陈夫人在吗?”张夫人笑着开口,“我听人说你们这儿的定制零剪做得好,特意带姐妹们来瞧瞧,也想订几匹料子,绣些好看的纹样。”
柳如氏连忙迎上去,笑着应道:“张夫人客气了,快请坐。绣娘们都在,您想选什么样的料子和花样,咱们慢慢挑。”
阳光透过窗棂,洒在五颜六色的绸缎上,映得整个店铺都亮堂堂的。绣娘的针线在料子上穿梭,顾客的笑语在店里回荡,王福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,再想起一个月前冷清的柜台,忍不住感叹:“还是夫人有办法,这陈记的生意,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!”
柳如氏望着店里的景象,心里也满是暖意。她知道,做生意不只是为了赚钱,更要懂得人心。这定制服务,不仅让零剪销量翻了倍,更让陈记在沧州城里站稳了脚跟,赢得了百姓的信任。而这份信任,才是陈记最珍贵的财富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“陈记云锦”的定制零剪服务越传越广,连周边州县的女眷都特意赶来沧州订购。柳如氏又趁热打铁,让绣娘推出了“四季纹样”系列,春天的桃花、夏天的荷花、秋天的菊花、冬天的梅花,每一种纹样都绣得栩栩如生,深受顾客喜爱。
王福再也不提当初的担忧,每天都乐呵呵地打理店铺,逢人就夸柳如氏有经商的天赋。而柳如氏则依旧保持着沉稳温和的性子,细心地打理着店里的大小事务,偶尔还会跟顾客聊聊天,听听她们的需求,琢磨着新的点子。
这天晚上,陈远从外地押镖回来,刚走进镖局,就看见柳如氏在灯下整理账本。他走过去,轻轻握住她的手:“夫人,辛苦了。我听王掌柜说,店里的零剪生意做得很好?”
柳如氏抬起头,笑着点头:“嗯,多亏了定制服务。你不在家的这些日子,店里一切都好,你放心。”
陈远看着她眼里的笑意,心里满是欣慰。他知道,自己能在外安心押镖,把绸缎生意做得越来越大,离不开柳如氏的细心打理和聪明才智。他轻轻揉了揉她的头发:“有你在,我自然放心。夫人,你真是我的贤内助。”
柳如氏脸颊微红,低下头继续整理账本。灯光下,她的侧脸柔和而坚定,手指在账本上轻轻划过,每一个数字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与智慧。而窗外,月光洒在“陈记云锦”的招牌上,仿佛也在为这份红火的生意,为这对同心协力的夫妻,送上最温柔的祝福。
陈记的故事,还在继续。而柳如氏的这份经商巧思,也如同她绣出的锦绣纹样,在沧州城里,在百姓心中,留下了最深刻、最温暖的印记。